广州市越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2025年的工作规划,包括深化背街小巷整治、升级环卫设施、搭建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旨在实现“老城区新活力”的目标,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重大活动保障筑牢根基。
广州市越秀区,作为广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的老城区,始终把城市管理当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近日,越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龙志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到2025年,越秀城管将紧紧围绕“老城区新活力”这一目标,以“优环境、提品质、保安全”作为工作的主线,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如巩固提升背街小巷环境、智慧升级环卫设施以及织密应急安全体系等,积极探索“绣花式”的城市管理路径,从而为区域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以及重大活动的顺利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
深化背街小巷整治,擦亮宜居城区底色
记者从越秀区城管部门了解到,尽管近年来越秀区的城区主干道已经实现了整洁有序,但背街小巷却不时出现垃圾落地、“脏乱差”等问题。龙志华形象地比喻道,主干道是城市的“面子”,而背街小巷则是城市的“里子”。自2023年起,越秀区果断启动了背街小巷环境整治行动。经过两年的专项整治,全区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提质增效。结合重点保障任务、史迹遗址以及特色片区等实际情况,全区将社区划分为“精治类”“达标类”“提升类”3种类型,并打造了33个城市管理精品区。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区,分类开展精细治理工作,全面推进579个市容环境“黑点”的消除行动。在整治过程中,巡查发现并督促整改的问题多达14万余宗。
龙志华介绍说:“越秀将全力以赴解决老城区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弱项,继续加快大中小型垃圾转运站项目的立项建设,持续开展公厕的提升改造工作,通过这些看似‘小’的设施建设,实现城市环境的大‘变身’。”在2025年,越秀城管将紧密围绕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打造一个集生活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建筑垃圾回收于一体的固体废物管理网络,切实提高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同时,紧跟AI赋能、智能治理的新潮流,深化智慧城管的建设和运用。推动智慧环卫收费系统的应用落地,联合广州环投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建立垃圾收运车桶对接系统,实现“公交式”收运功能。加快推进垃圾分类视频监控平台、城管智能监控系统的建设,着重将机械化作业延伸至内街内巷,拓展无人驾驶环卫作业的应用场景,在部分区域推广使用移动式投放车,以解决投放设施不足的问题。
搭建应急管理体系,筑牢城市运行防线
越秀区由于人口密度较大,城区交通较为拥堵,这就导致燃气抢险队到达抢险点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使得燃气应急控险工作面临一定的困难。龙志华表示,为了提高燃气应急控险的效率,压缩应急抢险的时间,实现属地5分钟内燃气控险的目标,2025年越秀城管将围绕“保安全”这一工作重点,继续保持对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的强度。探索依托现有的微型消防站、环卫驿站和最小应急单元,融合设立微型燃气应急点,并配备燃气应急装备,充分发挥基层前哨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初期控险功能。据悉,越秀城管已经针对辖内4条街道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计划在4月底前,在每条街道完成不少于1个微型消防站、1个环卫驿站和若干最小应急单元设置微型燃气应急点的目标,全力织密基层燃气应急网络。
去年7月,越秀区木排头社区宜安里的居民代表特意来到越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送上一面写有“燃气入户 福泽百姓”的锦旗,以此表达对城管工作的感谢和支持。为了打破宜安里燃气管道无法“下地”的环境限制,越秀城管多次召集有关部门和燃气企业进行协调磋商,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最终选择在居民楼外墙或屋顶上铺设燃气管道,让居民彻底告别了“扛罐上楼”的历史。龙志华介绍,2025年越秀城管将继续把城中村燃气发展作为工作重点,提高管道燃气的安装点火率,提升城中村用气的安全水平。同时,同步开展户外广告和招牌安全隐患专项行动,确保户外招牌设置备案率和登记率均达到100%。加强对重点道路以及十五运会场馆、接待酒店、沿线道路周边井盖的安全检查,加装井盖电子标签,建强应急处置力量,切实打牢城管领域的安全基础。
本文介绍了广州市越秀区2025年城管工作规划,涵盖背街小巷整治、环卫设施升级、应急体系搭建等方面。通过多举措推进“绣花式”管理,旨在实现老城区新活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与安全保障水平,为区域发展和民生改善筑牢根基。
原创文章,作者:Ro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5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