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枣庄市“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枣庄市教育系统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完善工作体系、加强课程建设、丰富实践载体、建强教师队伍和健全评价机制等,旨在培养更多时代新人。
在3月21日下午,枣庄市政府新闻办特意举行了一场意义重大的新闻发布会,主题为“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会上,枣庄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卫进行了详细的新闻发布。
朱卫副局长介绍道,近年来,枣庄市教育系统始终聚焦“全学段、全学科、全过程、全方位”这四个关键维度,同时聚力“平台、资源、教师、考核”四个重要环节,致力于打造一种纵向衔接紧密、横向贯通顺畅、循序渐进且立体多元的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机制。其目的就是为了全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培养出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并且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完善工作体系,凝聚协同育人合力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可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各个方面齐心协力、协同推进。为此,枣庄市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首先,印发了《枣庄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为整个建设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方向。接着,成立了枣庄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中心,并且组建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这些举措构建起了一个统筹协调、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
今年2月,更是成立了枣庄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首批精心遴选了包括枣庄学院、枣庄职业学院在内的35个大中小学一体化联盟单位。这些单位集聚了各学段学校的骨干力量,成功打破了学段之间的壁垒,形成了从学前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的全链条思政育人体系。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定期开展联合教研、集中培训、集体备课等多种方式,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样做的目标是努力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能够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不断提高思政课程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筑牢坚实的根基。
加强课程建设,用好本地红色资源
枣庄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基因。像铁道游击队的传奇故事、滕县抗日烈士陵园的英雄事迹等,都是鲜活而生动的思政红色教材。枣庄市教育局充分认识到这些本地红色资源的价值,积极组织各学段骨干教师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开展跨学段建设思政学科课程群的工作。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专题讲解我市的班墨文化、运河文化、工业文化等内容,实现了“枣庄系列”历史文化资源在大中小学的全覆盖。并且打造了100节“思政大课堂”精品课例、100节枣庄地域特色课程及校本课程,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政课教学辅助资源包,推动形成了思政一体化系列示范课。这些课程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在历史的回溯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更能让他们在本土文化的滋养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下报国强国的远大志向,成为挺膺担当的奋斗者。
丰富实践载体,推动两个课堂融合
思政课不仅仅局限于学校里的“小课堂”,更应该体现在生活中的“大课堂”。枣庄市教育局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拓展思政教育的空间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思政课”实践基地、“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研学)经典路线评选活动,将思政教育的“小课堂”和社会的“大课堂”进行了有效融合。
学生们有组织地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传递爱心与温暖;走进企业,了解社会需求,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走进乡村,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感受时代发展的脉搏。同时,实施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筑基”工程,评选展讲精品课132节;举办“榴花同梦”“诵典习礼”“童心向党”系列活动500余场次。这种“两个课堂”有效融合的一体化思政课,能够引导同学们将思政课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他们不仅有理性的认知,更能产生情感的共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强教师队伍,提升思政育人水平
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枣庄市教育局联合枣庄学院等单位,组织教师开展了系列培训活动,构建起了市、区、校三级思政教师培训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培养了一批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教学名师。在首届山东省思政“金课”评选中,枣庄市取得了排名第1的优异成绩;有1位思政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7位思政教师分别被评为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
此外,还设立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项课题,开展基于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先后有5位教师入选山东省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同时,建立了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搭建了枣庄大思政“云”课堂,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推动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各学校也通过举办培训、研讨会、学术讲座等活动,持续加大思政课教师培养力度,不断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我市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健全评价机制,强化考核导向作用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枣庄市教育局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思政课评价体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多个维度对思政课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养成。
通过定期开展学生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教学反思等活动,能够及时了解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情况,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不同层次的教学阶段,细化并分类建立了思政课考核评价标准,实行考核联动机制,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层层推进。将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情况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并逐步提升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效果在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中的权重,充分调动了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
本文围绕枣庄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展开,详细阐述了枣庄市教育系统在完善工作体系、加强课程建设、丰富实践载体、建强教师队伍和健全评价机制等方面的举措。这些举措相互配合、协同推进,有助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政教育体系,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新人。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Julian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2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