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与维多利亚湖:万里“牵手”共绘生态发展新画卷

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所在的江西省与非洲最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周边的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相关地区展开合作的故事。介绍了合作的具体内容,包括推广清洁炉灶、分享农业种植和生态养殖经验、提供清洁能源技术等,同时探讨了如何因地制宜实施合作项目,以及合作对维多利亚湖区绿色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未来展望。

在3月25日的特别报道中,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一场跨越万里的生态合作佳话——中国和非洲最大淡水湖的“牵手记”。

鄱阳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大地上;维多利亚湖,如一片湛蓝的宝石闪耀在非洲大陆。这两大分别代表着中国和非洲的最大淡水湖,虽远隔万里,却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牵手”合作。人们不禁好奇,这样的合作将会激发出怎样的活力呢?

近年来,拥有鄱阳湖的江西省积极主动地与维多利亚湖区的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相关地区展开合作。他们带着满满的诚意和丰富的经验,将鄱阳湖治理和发展的宝贵经验推广到这片遥远的土地上,为中非携手推进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跨越山海,万里“牵手”

在维多利亚湖东北岸的肯尼亚潭约卡社区,一场悄然的变革正在发生。曾经,人们习惯用“三块石头一口锅”的传统方式做饭,然而现在,他们正跟着中国老师学习制作陶土烧制的炉灶。这种看似简单的炉灶,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它的燃料利用率能提高到50%,而且制作原料取自非洲当地,工艺并不复杂。更重要的是,将其在市场上出售,还能为当地居民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

这小小的炉灶,给整个湖区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变化。推广用柴少的土炉灶,使得当地的森林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妇女儿童捡柴的负担。潭约卡社区代理秘书埃尔莎·安扬戈满怀感激地说:“自从用了土炉灶,我们能充分煮熟食物,社区近年来都没有发生过严重霍乱,这都要感谢来自中国江西的朋友们。”

去年曾赴维多利亚湖区考察的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院党委书记徐伟民感慨地说:“现在的维多利亚湖就如同曾经的鄱阳湖,面临着水土流失、湿地退化等诸多挑战。”维多利亚湖是尼罗河的源头之一,鄱阳湖是长江的重要通江湖泊,它们不仅哺育了周边上千万人口,更是多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天堂。

近年来,在全球南南发展中心和联合国佩罗基金等的支持下,同属世界生命湖泊网络成员的鄱阳湖和维多利亚湖,开启了这场跨越山海的“牵手”之旅。来自江西省的技术人员们带着满满的热情和专业知识,毫无保留地将鄱阳湖区治理生态环境恶化、摆脱贫困的经验做法分享给维多利亚湖区相关国家的民众。他们邀请维多利亚湖周边的乌干达、坦桑尼亚、肯尼亚三国人员到江西省,学习种植番茄、辣椒、黄瓜等高附加值蔬菜;推广“稻田鸭”生态养殖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控制害虫和杂草,减少农药污染,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还演示沼气发酵和光伏发电技术,为当地家庭提供清洁能源。

共享经验,因地制宜

在维多利亚湖霍马湾,一场充满希望的可持续农业试验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湖岸青年合作社”负责人埃里克·奥奇恩与其他30多名成员在中国农业专家的悉心帮助下,从事蔬菜、甘蔗和豆类的有机种植。奥奇恩信心满满地说:“不用化肥可减轻湖水营养化污染,林下种植能减少水土流失,而且我们种出的农产品还能卖出更好的价钱。这些模式在鄱阳湖验证过,非常有效。”

尽管鄱阳湖和维多利亚湖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当鄱阳湖流域的做法漂洋过海到维多利亚湖区后,能否适配当地情况,如何做到因地制宜,成了中方专家们时常思考的问题。起初,江西省曾考虑系统推动维多利亚湖开展流域综合治理,但实地调研后发现,湖区遥感数据很少、缺乏水质等环境监测设备,而且维多利亚湖区涉及三国。中方团队深刻认识到,再好的规划如果不与实际相结合,也难免成为“空中楼阁”。

于是,中方团队调整策略,不求“大而全”,而是瞄准“小而美”。他们围绕维多利亚湖的实际条件和需求,从提供资金以及技术支持湖区农村社区开展改厕改灶、雨水储存、种树养殖等单项技术开始,逐渐进阶到庭院经济、循环农业、清洁能源、有机认证等模式和理念的传播,培训对象也从政府官员逐步扩大到环保组织和社区成员。

时隔5年后,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院副研究员毛玉婷去年再次到维多利亚湖区考察。她欣喜地看到,湖区一些餐馆陆续建起沼气池,不仅能利用厨余垃圾,还能供应沼气用于烹饪;很多居民的房前屋后种上了芒果、木瓜和香蕉树,还在林间养鸡,“就像鄱阳湖区农村蹚过的路”。来自鄱阳湖区的发展理念正在维多利亚湖区生根发芽。肯尼亚“维多利亚湖之友”负责社区发展的项目官员安妮·奥凯洛说,中国专家提供了突出实践性和以社区为中心的培训,让鄱阳湖保护模式在维多利亚湖区取得了显著成效。

绿色发展,携手前行

结束培训一年多后,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员何旭江还时常能收到非洲学员的咨询邮件。邮件里,学员们会询问如何应对养蜂时遇到的蜡螟虫害,怎样申请到中国进一步学习养蜂技术等问题。非洲的蜂群数量比中国多出近一倍,但由于养蜂技术等原因,蜂蜜产量仅为中国的约三分之一。何旭江说:“我们与维多利亚湖区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希望能帮非洲蜂农尽快有‘大产出’。”

坦桑尼亚姆万扎地区环保组织“滋养非洲”执行主任巴尔比娜·安德鲁说,鄱阳湖区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非常丰富,“我们学习的内容不仅是生态保护的工具,更是促进发展、改善生活的手段”。值得一提的是,两大湖的“牵手”合作入选了联合国南南合作优秀案例。

中非合作为维多利亚湖区绿色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和信心。肯尼亚“维多利亚湖之友”主任葛弗雷·奥贡达表示,期待中非关于维多利亚湖治理的合作项目延续下去,培育和扶植更多基层社区示范点,这对维多利亚湖区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牵手”故事还在续写。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兵说,今后江西省将继续推动中非鄱阳湖 – 维多利亚湖两大流域深化合作,携手迈向绿色发展现代化。

本文详细讲述了中国鄱阳湖所在的江西省与非洲维多利亚湖周边地区的合作故事。通过推广清洁炉灶、分享农业和生态治理经验等具体举措,实现了经验共享与因地制宜发展。合作不仅取得了显著成效,入选联合国南南合作优秀案例,还为维多利亚湖区绿色发展注入活力和信心。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携手迈向绿色发展现代化。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848.html

(0)
MeganMegan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