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生态环境厅通报的耒水流域(郴州 – 耒阳段)铊浓度异常事件,包括事件发生情况、污染源确定、应急处置措施以及当前处置进展,同时还介绍了新华日报微信的送福利活动。
在 3 月 25 日,湖南省生态环境厅郑重发布了一则关于耒水流域(郴州 – 耒阳段)铊浓度异常的应急处置情况通报,引起了广泛关注。
时间回溯到 2025 年 3 月 16 日,湖南耒水郴州 – 耒阳跨市断面的铊浓度检测结果为 0.13 微克 / 升,这一数值明显超出了正常范围。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 0.1 微克 / 升,铊浓度出现了异常情况。在生态环境部应急办的专业指导下,湖南省以及郴州、衡阳两地迅速启动了应急处置机制,力求将此次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
事件发生后,郴州市和耒阳市立即行动起来,相继启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相关部门迅速组织专业人员对耒水全流域展开了全面的采样监测和溯源排查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在 3 月 17 日,经严格核实,终于确定了污染源。原来,位于郴州市苏仙区的某水泥生产企业是此次铊浓度异常的“罪魁祸首”。主要原因是该企业近日在拆除旧生产线的窑炉时,窑炉内含有铊的灰尘被雨水冲刷后,顺着雨水排放口流入了外环境水体,从而导致了铊浓度异常。
在近日紧锣密鼓的应急处置过程中,郴州市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污染源控制上。当地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力量,将涉事企业的废水转运至重金属污水处理厂进行专业处置。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消除污染源头隐患,比如做好场地防渗处理,修建应急池以防止废水外溢,砌砖围堰来阻挡污染物扩散,在厂区主水沟加铺混凝土等。对于该企业下游的坳上河、郴江及耒水受影响的河段,郴州、衡阳两市在国家和省级技术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包括控源截流,阻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投放除铊剂进行治理,降低水体中的铊浓度;强化水量调度,改善水体环境;密切监控沿线水质指标,确保水质安全。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全力保障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从监测数据来看,自 3 月 16 日事件发生以来,事发地下游各水厂出水铊浓度均控制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 0.1 微克 / 升以内,这充分表明目前供水安全未受到影响,群众可以放心用水。
目前,整个处置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相关部门将继续密切关注事件的发展,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直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此外,新华日报为感谢粉丝们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其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了送福利活动。奖品是《仰望敦煌 梦回丝路》文化艺术展入场门票 1 张(南京)。
开奖时间为 3 月 28 日 12 点。
请获赠者于 3 月 25 日 12:00 前添加微信 xhby1938,发送“姓名 + 收货地址 + 联系电话”,逾期将视为自动放弃。工作人员将尽快为获奖者寄出门票。
本文围绕耒水流域铊浓度异常事件展开,详细介绍了事件发生、应急处置过程,强调目前供水安全未受影响且处置工作有序进行,同时穿插了新华日报微信的送福利活动信息。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