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住宅层高增加这一话题,探讨了其对居住品质的影响,分析了现有标准的局限性,阐述了层高增加带来的多方面优势,还提及了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标准规范的修订对“好房子”建设和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意义。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记者王优玲报道:当住宅空间不再局限于平面拓展,而是实现“立体生长”时,人们的居住品质将会迎来怎样的变化呢?
想象一下,走进一套住宅,映入眼帘的是“更大的窗户”,透过它可以尽情享受阳光的照耀;抬头望去,是“更高的天花板”,给人一种开阔、舒展的感觉;环顾四周,是“更开阔的空间”,让生活不再局促。毫无疑问,层高的增加,对于提升住宅的舒适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标准规范,全力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而提高住宅层高,正是通过“立标准”来推进“好房子”建设的重要体现。
随着《好房子建设指南》的编制工作不断推进,以及《住宅项目规范》的修订升级,我国住宅建设标准正在经历一场重大变革。其中,将住宅层高标准提升至不低于3米,这一举措如同按下了提升住宅品质的“空间革命”启动键。
回顾2011年版《住宅设计规范》,其中明确规定“住宅层高宜为2.80米”,“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米”。然而,时光飞逝,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两项标准已经明显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改善居住条件的新期待。
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营养状况的持续改善,中国人的平均身高有所增长,人们对层高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另一方面,采光、通风等住宅性能指标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层高的增加。
层高的增加,看似只是简单的数字变化,实际上却关乎人民群众的居住获得感和幸福感。它不仅为扩大窗户面积提供了可能,进而改善室内通风和采光条件,降低潮湿和霉变的风险,还为增加楼板构件厚度、加装隔声板留出了空间,能够有效解决长期困扰居民的隔音问题。
同时,层高的增加还支持多种装修风格和空间布局。比如,可以设计夹层、阁楼或开放式空间等,满足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它还为中央空调、管道式新风、地暖等建筑设备的安装提供了更大空间,成功破解了传统住宅设备安装时的“空间焦虑”。
除此之外,层高的增加还为全屋智能设备预留了安装空间,为装配式装修、光伏屋顶、模块化家居等新技术集成开辟了应用场景,为未来便捷、舒适的生活体验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面对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这一命题时,新的层高标准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可以通过空间改造和其他设计布局方法,增加房屋的采光量和空气流通性,努力让居民获得和“层高3米”相近的居住体验。
标准水平直接决定房屋品质。如今,我国住房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人们迫切期待住上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标准的迭代升级,正是对人民群众改善居住条件新期待的积极回应。
当然,住宅层高标准的调整只是推动“好房子”建设的一部分。当前,中央和地方正在加紧构建支持住房品质提升的制度和标准体系。《好房子建设指南》《住宅项目规范》等全国性标准规范修订出台后,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引导地方进行相关标准修订,全面提高房屋设计、材料、建造、设备以及无障碍、适老化、智能化等标准。
“好房子”建设是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好房子”建设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好房子”对功能、质量、体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标准,这就要求房企尽快将新标准融入产品设计,打造不同价位的优质住宅产品。谁能够敏锐地抓住人民群众对改善居住条件的新期待,谁就能在品质竞争时代把握先机、赢得市场。
本文围绕住宅层高增加展开,指出当前住宅层高标准提升是顺应人民群众对居住品质新期待的重要举措。层高增加不仅能提升居住的舒适性、满足个性化需求、为新技术应用创造条件,还能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参考。同时,相关标准规范的修订升级将全面推动“好房子”建设,为房地产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Edwa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4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