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全国两会期间的热词“体重管理”展开,介绍了自“体重管理年”活动启动以来,多地多部门通过不同方式助力体重管理和慢病防治,记者深入江苏、山东、湖北等地探访了科学减重的有效途径。
“国家喊咱来减肥啦!”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自去年6月“体重管理年”活动启动以来,多地多部门纷纷出台各项政策,以体重管理这一小小的切入点,积极探索慢病防治的大工程。
科学运动,无疑是减重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体重管理门诊如何开具运动处方?人工智能又怎样让锻炼变得更高效?社区能为减重人群提供哪些贴心服务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深入江苏、山东、湖北等地进行了实地探访。
市民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体育中心社区运动健康中心锻炼。
医院引入运动指导师——有了运动处方减重更科学
周末,在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脂肪肝减重门诊,32岁的患者小姜正在接受针灸治疗。
去年11月,小姜在体检时被查出患有重度脂肪肝,血压、血糖等指标也出现异常。从小就是个“小胖墩”的他,30岁之后体重一度飙升到230多斤。熬夜、暴饮暴食、缺乏运动,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正是他肥胖的主要诱因。
“我特别想改变自己的现状,也试过节食和锻炼,短期内确实对减重有效果,但时间一长体重又反弹了。而且运动完之后特别饿,吃得比以前更多了。”失败的减重经历,让小姜渐渐失去了信心。
小姜家就住在南京市中医院附近,在朋友的推荐下,他来到医院就诊。医生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详细的减重方案。“首先你要有信心,在科学的运动和合理的饮食配合下,我们一定能够把体重减下来。”南京市中医院脂肪肝减重中心主任张彦亮耐心地为小姜打气。
早在2018年,南京市中医院就开设了脂肪肝减重门诊。2019年全年挂号总量仅有355人,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据飙升至1.5万余人。
就诊人数为何会如此迅速地增长呢?关键在于运动指导师的设置。2022年,南京市中医院与南京体育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邀请专业老师为患者探索开具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很多医生都会建议患者管住嘴、迈开腿,但患者对于吃什么、怎么吃以及做什么运动、如何运动,往往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张彦亮看来,要为患者提供细化的减重指导方案,需要营养科、中医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协同合作。
在减重过程中,小姜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大体重患者刚开始不适合进行有氧运动,节食的减重效果不如少食多餐,运动时心率尽量稳定在每分钟120次至140次之间……“每天练什么动作、练到什么程度,运动指导师都会耐心地教我,这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小姜感慨地说。从最初做完一套八段锦就累得气喘吁吁,到如今可以轻松慢跑3公里,他的体重成功减到了170斤,血液指标恢复正常,脂肪肝也逐渐消失了。
运动指导师戴剑松也收获颇丰。作为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管理学院的副教授,他每周都会来到医院为患者进行运动指导。“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大众,让更多人享受健康生活,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戴剑松兴奋地说。
体质监测中心提供健康指导——借助人工智能锻炼更高效
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的一家健身房里,市民李治南正在专注地练习平板支撑。他双臂弯曲、躯干伸直、腹部肌肉保持收紧,汗水顺着额头不断往下滴。
李治南已经坚持锻炼一年多了,成功减重80多斤。他的目标是再减重30斤,让体质指数(BMI)降到24以下。
不请私人教练,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呢?李治南熟练地掏出手机,打开山东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应用小程序,自信地说:“瞧,我的训练计划是人工智能帮忙制定的,非常有效。”
手机页面上,12周训练计划被细分为适应期、提升期和巩固期,每次运动的内容、时间和强度都十分具体明确。
在李治南的热心帮助下,记者也在小程序上体验了一番。注册账号后进入“体质自测”页面,依次完成心肺功能、反应力、爆发力等测试,再输入年龄、身高、体重等数据,最终,记者不仅详细了解了自己的体质状况,还收获了一份包含12周运动计划、饮食方案的减重指南。
据了解,这个小程序是由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研发的。用户可以通过它评估自己的运动能力、获取专业的运动计划,还能跟着视频一起进行锻炼,让锻炼变得更加科学、有效。今年2月,小程序接入DeepSeek大模型,增加了人工智能运动指导功能,能够实现个人体质数据精准匹配、“运动处方”自动生成。
“中心精准对接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田美丽表示,“我们将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努力成为群众体重管理的好帮手。”
社区新增运动健康中心——“爆改”闲置场馆健身更方便
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体育中心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市民谭立凡是这里的熟面孔。“我每周都会来这里运动两三次,每次大概一个半小时左右。练了两个多月,体重减了近20斤。”谭立凡开心地说。
谭立凡今年27岁,身高1米77,此前体重一度飙升到210斤。“起初,我觉得自己还年轻,不用太在意体重问题。”直到去年体检时,发现多项身体指标超出正常范围,谭立凡才意识到肥胖带来的危害。
体重过大,再加上长期缺少锻炼,让谭立凡有些迷茫,不知道该如何迈出减重的第一步。恰巧,单位附近的洪山体育中心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成,他决定前去试试看。
从2023年起,武汉市依托现有的体育场馆和设施资源,积极盘活闲置、低效的场馆和设施资源,开展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先后建成了4个试点中心。
洪山体育中心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以前是利用率不太高的功能用房,改造成健康中心后,吸引了周边不少居民前来体验。
“这里健身器材丰富多样,还配备了专业教练,费用远低于市面上的健身房。”谭立凡评价道。
不仅有专业教练,健康中心还设立了理疗室,聘请了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康复治疗师会结合运动者的需求,提供各项服务。”健康中心工作人员夏小川介绍说。有一次训练后,谭立凡肌肉有点拉伤,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他很快就恢复了。“这让我练得更放心。”谭立凡说。
“健康中心已经成为不少超重、肥胖人群的选择。一年多来,我们接待了20多名专门来减重的顾客。”夏小川说,“为落实‘体重管理年’,我们将组织公益减重活动,带动更多人拥抱健康。”
超重、肥胖人群运动干预建议
- 应以减脂为主要目标,推荐长时间中低强度有氧运动,每日进行一次或两次结合抗阻运动。
- 进行有氧运动干预时建议从小运动量开始,逐步达到每天30分钟的中等至较大强度。
- 存在运动风险的人群应适当降低运动强度,缩短每次运动时长,增加运动频率。
- 遵循合理的运动流程,运动前做好热身准备,运动后进行充分拉伸。
本文围绕两会热词“体重管理”,介绍了多地多部门为实现体重管理和慢病防治所采取的不同举措。包括医院引入运动指导师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体质监测中心借助人工智能提供运动计划、社区改造闲置场馆建设运动健康中心等。同时还给出了超重、肥胖人群的运动干预建议,展现了全社会对体重管理的重视和积极探索,旨在推动更多人拥抱健康生活。
原创文章,作者:Gaie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