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我国首批认证种子正式进入市场这一重要事件,介绍了种子认证的相关概念、制度建立过程、目前的认证成果,以及首批认证种子上市的重要意义。
3月22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我国首批认证种子正式踏入市场。记者从全国农技中心了解到,当日全国农技中心于海南三亚举办了首批认证种子上市启动仪式。在这个重要的仪式上,首批通过认证的27家种子企业代表光荣地获颁农作物种子认证证书。
那么,究竟什么是种子认证呢?全国农技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道:“种子认证是以高质量种子为目标、强调过程管理的标准化质量保证体系。这是由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识,来证明某一批种子符合相应规定要求的活动。”种子认证作为一种国际公认的、以高质量种子为目标的合格评定制度,意义重大。它被誉为好种子的“信用证”,能让市场和消费者对种子质量充满信心;是种子企业的“体检证”,反映出企业种子生产的质量水平;更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有助于我国种子在国际市场上更顺畅地流通。可以说,它是实现由“好品种”到“好种子”的最有效途径。
“中国种子认证”标志图案。(受访者供图)
回顾种子认证制度的建立历程,2023年是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标志着国家统一推行的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正式建立。此后,随着种子认证的第一批目录、实施规则和技术规范等配套文件相继印发,首批2家种子认证机构取得相应资质,首批种子认证检查员获得注册资格,种子认证制度得以正式落地实施。
截至目前,种子认证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已有31个品种300多个批次、1000多万公斤的种子通过认证。检验结果让人欣喜,通过认证的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种子发芽率和品种纯度水平均显著提高。
该负责人表示,首批认证种子上市,是我国种子认证制度建成实施的重要里程碑。随着更多高质量的认证种子推广应用,将为促进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本文围绕我国首批认证种子上市展开,介绍了种子认证的概念、制度建立过程和当前成果,强调了首批认证种子上市对我国种业和粮油生产的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种子认证制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原创文章,作者:Delil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