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红原安曲一期光伏项目首批并网发电的情况,包括项目的规模、面临的挑战、产生的效益,还提及项目采用的模式、配套的储能电站以及阿坝州未来的光伏项目规划。
近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从四川红原传来,红原安曲一期光伏项目成功实现首批并网发电,自此正式迈入运营阶段。
此项目坐落于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一期项目的规模相当宏大。它占地面积达到了8000亩,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建设了76个光伏阵列区,并且安装了45万块光伏板。其总装机规模高达25万千瓦,这无疑为区域能源结构的转型注入了一股强劲有力的动能,推动着当地能源朝着更加清洁、绿色的方向发展。
红原县发展和改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安曲一期250MW光伏项目,首批次52.8MW实现正式并网投产。而且预计在今年内,就能完成250MW全容量投产。”这一进度展现出项目建设的高效与有序。
该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地处海拔3500米以上的川西高原。这里有着高海拔、低温、季节性冻土以及复杂地质等恶劣条件,这些因素给项目施工带来了诸多难以想象的挑战。然而,克服重重困难后,一期项目全容量投产后的效益十分显著。年发电量可达4.5亿千瓦时,如此庞大的电量可满足21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同时,每年还能减排二氧化碳40万吨,这相当于植树2000万棵,俨然成为了川西高原“减碳增绿”的新支点,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了解,红原县安曲镇的“光伏 + 清洁能源”光伏开发项目,总装机达到100万千瓦,分两期进行建设。项目采用了“牧光互补”的创新模式,真正实现了“一草两用”。在光伏电站的区域种植牧草,一方面修复了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还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对于当地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改善有着积极且深远的影响。此外,项目通过提供务工就业等途径,带动了周边牧民增收。并且在未来,还将拓展“光伏 + 清洁供暖”“光伏 + 制氢”等产业链,为打造省级清洁能源示范区助力。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该项目建设的50兆瓦储能电站,是四川省首个构网型储能电站。它具备强大的功能,在2小时内可充电或放电5万度,而且拥有自主调节能力。在电网故障或外部电源中断的情况下,它能够独立维持区域电网的稳定运行,确保电力供应的连续性。通过智能调控,实现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提供了智慧解决方案。
下一步,阿坝州将积极推进若尔盖县光伏治沙基地、蒲西乡“光伏 + N”项目、川投多能互补光伏、小金川流域光伏基地水光蓄一体化等一批示范光伏项目。阿坝州力争到2026年,全州光伏装机容量能达到600万千瓦,进一步推动当地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
本文介绍了四川红原安曲一期光伏项目首批并网发电,阐述了项目规模、面临挑战和显著效益,提及“牧光互补”模式与产业链拓展,以及重要的储能电站。同时说明了阿坝州后续的光伏项目规划,展现了当地在清洁能源领域的积极发展态势和巨大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3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