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福州长乐的纺织产业,介绍了当地以己内酰胺为关键原料构建的全产业链布局。讲述了恒申控股集团为摆脱己内酰胺供应困境,通过国际收并购等方式实现自主生产,打破制约锦纶业发展的瓶颈。同时还提及长乐其他纺织企业坚持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完整产业链,展现了长乐纺织产业在科技创新驱动下的蓬勃发展态势。
福州长乐,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是全国最大的锦纶民用丝、经编花边面料和化纤混纺纱生产基地。在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全产业链布局,从“一滴油”开始,经过精细加工变成“一根绳”,最终制成“一块布”。而支撑起这一系列产业的,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己内酰胺。
己内酰胺主要的用途是合成聚酰胺纤维,这种纤维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它还有两个广为人知的俗称,尼龙或锦纶,是织布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曾经,我国纺织行业在己内酰胺的使用上,高度依赖国际化工巨头的供给。这就如同被扼住了咽喉,让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处处受限。
为了摆脱己内酰胺供应受制于人的困境,2013年,总部位于长乐的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果断出击,成立了福建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并且明确地瞄准了一个目标:自主生产己内酰胺。这一决策,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拉开了我国纺织产业自主创新的大幕。
恒申集团深知,要实现自主生产己内酰胺并非易事。于是,他们通过多次的国际收并购,积极向产业链上游进军。2018年,恒申集团成功收购荷兰福邦特己内酰胺及相关业务,这一举措让恒申集团实现了华丽转身,跃升为全球规模领先的化纤原材料己内酰胺生产集团。
如今,申远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己内酰胺生产基地。随着己内酰胺实现自主生产,制约中国锦纶业发展的瓶颈被彻底攻破,中国纺织产业终于可以挺直腰杆,大步向前发展。
恒申集团就像一个开拓者,从“一根丝”闯出了“一条路”。他们坚持科技创新,不仅构建起了完整的产业链,还从一条产业链延伸出了一个产业集群。当下,福建省正围绕电子信息、锂离子电池、纺织鞋服等产业需求,重点发展化工产业链,朝着材料应用、新材料开发等方向努力前行。
延伸链条,锚定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这样的发展理念在长乐纺织企业中已经成为了共识。在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生产线高速运转,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这里用来生产尼龙纱线的原料不再是传统的石油提取物,而是废旧纺织品。这种创新的做法,既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与原生纤维相比,每生产一吨“爱赛纶”,大约可以减少三吨二氧化碳排放。而在性能方面,“爱赛纶”与原生纤维相差无几,真正实现了经济发展和低碳排放并行,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长乐立足自身产业基础,敏锐地把握发展机遇,全力支持纺织企业做大做优,推动纺织产业实现了新一轮的扩张。特别是引导优势企业做精做强,培育了一批纺织行业龙头企业。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了从石化原料到化纤、棉纺、针织、染整等领域完整的纺织产业链。
纺织鞋服产业是福建的传统优势产业。当前,福建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现代纺织鞋服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数据显示,民营经济贡献了长乐区超80%的税收、超80%的GDP、超80%的技术创新成果和超90%的就业岗位。重视创新研发,从传统纺织行业探寻新质生产力,长乐纺织企业闯出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天地。
福州长乐纺织产业的发展情况。恒申集团通过自主创新和国际收并购实现己内酰胺自主生产,打破行业瓶颈。长乐其他纺织企业也秉持创新理念,利用废旧纺织品生产尼龙纱线,实现低碳发展。长乐立足产业基础,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福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长乐纺织企业在创新驱动下闯出民营经济发展新道路,展现出强大的产业活力和发展潜力。
原创文章,作者:Edwa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2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