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警察兼公益救援组织副队长李佃利用责任和担当,在17年军旅、19年从警生涯与11载公益救援中守护社会安宁和生命希望的故事,重点描述了他一次救援行动的过程。
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人物。他身着警服时,是一名戒毒警察,以高度的责任和担当,默默守护着社会的安宁,让违法犯罪远离人们的生活;当他换上救援服,又成为了公益救援组织天津市蓟州蓝天救援队的副队长,带着无私和大爱的情怀,为生命的希望而不懈努力。他的左手闪耀着警徽蓝的光芒,右手挥舞着救援蓝的旗帜,在漫长的岁月里,用17年的军旅时光、19年的从警生涯以及11载的公益救援历程,在燕山余脉之间架起了一条珍贵的生命通道。他,就是李佃利。
时间来到3月9日,一场救援行动再次展现了这位56岁警察的双重担当。当时,李佃利突然收到消息:“瓦房峪方山有人晕倒!”听到这个消息,他迅速行动起来,一把抓过地形图,目光急切地在上面扫视,指尖顺着等高线划过。这是一座连当地村民都很少涉足的野山,救援难度可想而知。但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组织救援。仅仅10分钟,9名队员集合完毕,4辆越野车也准备就绪。车载担架、急救箱、卫星定位仪等救援设备随着车身的颠簸发出清脆的声响,而李佃利则紧紧攥着对讲机,严肃地复述着救援预案:“野山救援三原则:路径预判、体征监测、轮岗担架……”每一个字都透露着他的专业和冷静。
到了15时03分,在山脊线上,他们终于找到了瘫坐在花岗岩上的登山者。只见这名登山者面色苍白,情况十分危急。“让出通道!”李佃利大声挥臂呼喊,声音在山间回荡。队员们迅速行动,4双手稳稳地托起了担架。此时,温暖的阳光正掠过九山顶的烽火台,仿佛在为这场救援行动加油助威。然而,接下来的5.7公里下山路,却成了最漫长的生命赛道。每一步都充满了艰难和挑战,但他们没有放弃,一步一步地将登山者往山下运送。
直到16时17分,闪烁的救护车灯照亮了山脚。这场历时近3小时的垂直救援行动终于成功完成。而这样的救援行动,对于李佃利来说,不过是他千余次出勤中的普通一次。当天津电视台《都市报道60分》的镜头对准这位“双蓝”战士时,他正专注地给新队员演示绳结打法,那认真的神情仿佛在传递着他对救援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救援没有彩排。”李佃利轻轻地抚过那已经磨损的救援证,看着证件照里曾经黑发的青年,如今自己却已鬓角染霜。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但他守护社会安宁和生命希望的初心从未改变。
本文通过讲述李佃利作为戒毒警察和公益救援副队长的双重身份,以及一次具体的救援行动,展现了他多年来在不同岗位上坚守责任、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社会和生命的热爱,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榜样。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2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