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广西百色市,讲述了当地通过“怀梦前行”女性赋能创业计划公益项目等举措,帮助妇女掌握壮锦等民族手工艺技艺,拓展灵活就业渠道,实现增收致富,同时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的故事。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一幅由绣娘巧手织就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我现在靠做壮锦手工艺品不仅增加了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真的很满足。”靖西绣娘许秀芬一边专注地穿针引线,一边满脸笑意地向记者说道。她的这份满足,得益于“怀梦前行”女性赋能创业计划公益项目。在这个项目中,许秀芬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了壮族织锦技艺,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去年年底,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自治区妇联联合发起的“怀梦前行”女性赋能创业计划公益项目在靖西市正式落地。非遗传承人、靖西市壮锦厂厂长李村灵亲自精心授课。她不仅深入地为学员们讲解壮锦的历史、文化,还手把手地指导她们实践牵经线、梳纱卷经等制作流程。李村灵表示:“培养更多学员掌握技能,才能推动壮锦技艺的传播和创新。”
据了解,该项目累计举办了4期培训班,培训了200名绣娘。这些绣娘熟练掌握壮族织锦技艺后,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她们不仅助力了非遗文化的传承,更成为当地就业创业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黄莉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自幼热爱手工,但此前仅靠零散售卖工艺品维持生计。通过参加培训,她的技艺得到了极大的精进。如今,她在自家小院开设了壮锦小店,采用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的模式,年销售额突破6万元。她成为了非遗传承与女性创业的典范,还荣获了10万元扶持金。
为了进一步拓展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渠道,百色市妇联联合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等机构,在易地安置点和社区开展“非遗传承聚新力 指尖技艺助振兴”活动。在活动中,妇女们学习麽乜、绣球、蜡染等技艺,推动了“指尖经济”的发展。据统计,2024年全市举办非遗培训30余场,1500余名妇女参训,近千人实现灵活就业,家庭年均增收超万元。而且,百色的民族手工艺品远销全国及东南亚十余国。
百色市妇联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入挖掘更多民族手工艺女性带头人,以“民族文化 乡村振兴”模式推进非遗传承。同时,还会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创业平台,让非遗在创新中持续焕发生机,为女性经济独立与乡村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广西百色通过公益项目和相关活动,帮助妇女掌握民族手工艺技艺,拓展灵活就业渠道,实现增收致富,同时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未来,百色市妇联将继续挖掘女性带头人,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为女性和乡村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2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