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福安市城北街道富春路185号国税局职工宿舍小区里的一只杉木菜橱柜展开,讲述了家庭的迁居历程,描绘了菜橱柜上的精美刺绣,抒发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往昔温馨时光的眷恋之情。
在福安市城北街道富春路185号,有一处国税局职工宿舍小区。父亲的宿舍位于小区内的五楼,母亲在离世前的几年,就居住在这个温馨的地方。
在原母亲卧室对门的那间居室中,静静地摆放着一只简易的杉木菜橱柜。它的尺寸大约为58×35×68.5CM(长宽高),采用双开门设计。橱柜的内壁由几块横木板拼贴而成,巧妙地分隔成上下两层。这尊制作于上世纪90年代的实用家具,仿佛一位忠诚的伙伴,伴随着家人经历了一个个迁居的重要时刻。它穿越了悠悠时光,承载着整个家庭的味蕾记忆。
父亲从乡村教师的岗位上退下来前后,我们家开启了不断迁居的历程。最初,我们从亭兜村搬离,暂住在坂中乡邮电局对面的民房里。之后,又迁到了坂中卫生院隔壁的民居。直到迁移至前进村委对面的部队134医院职工宿舍楼,我们才算是跨过富春溪,真正进入了城区。
居住地如同走马灯般不断更替,我们的人生就像浮萍一样在岁月的长河中飘荡。直到搬到富春路185号定居下来,家人才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仿佛放下了背上沉重的“蜗壳”。而这只菜橱柜,也终于停止了它四处流浪的脚步。
这只菜橱柜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在于双开门之上侧左右柜的罩纱。上面缀着用红色布料裁出的宫灯模样,宫灯体微微飘斜着,仿佛有微风轻轻拂动。宫灯上分别以乌纱棉线刺绣出“卫生”二字,一个字对应一盏灯。
那鲜艳的红色大块状,让人一眼望去就被深深吸引。在我眼中,那仿佛就是母亲那颗依旧跃动的心房。这宫灯的样式与色彩,或许是传统文化在母亲心里留下的深刻印记,又或许是当年“全国山河一片红”色系的延续。
在居“卫”字一侧的下纱窗间,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粉红色、嫩黄色、淡浅蓝色的各色小花朵高低错落,它们或斜倚着,或整齐有致地竞相绽放。树藤样的叶茎相互交织缠绕,有的朝着天空扬起,尽显生命的蓬勃与郁勃。在早春的缤纷色彩里,从两个方向各飞来一只蝴蝶,它们似乎是被浮动的暗香所吸引,翩然展翅,为这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
而位于“生”字一侧正下框的纱窗,则是春色无边。一双飞燕在明亮长空的春光间穿梭翔集,充满了活力。满地的绿茵肆意舒展,那些矮小却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顽强地挺直身姿,顶出如米粒般的花骨朵。画面正中间稍偏左侧,有一朵花格外引人注目,它的花瓣特别大,应该是山茶一类的,以浅淡黄色的布料为底色,在周围点点小花的映衬下,显得突兀而夺目。
母亲那双仿佛能“施魔法”的双手,将一堆原本毫无用处的布头边角,描绘成了一幅二月春分之图,展现出了无尽的创造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器物是有情的!它可以穿越时光,与我们在某个瞬间相遇,勾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如今,当我静静地端详着这只杉木菜橱柜时,仿佛还能闻到从里边溢出的美妙食物香味,那香味似乎还带着母亲烹饪时的余温。每当这个念头在脑海中浮现,眼角就会有一颗温润的珠子在转动。闭上眼,那一颗颗珠子串起了我的回忆,我还能真切地感受到母亲双手的温度,它在我的眼角、脸颊,乃至心房里打转、流淌、升腾。然而,少年时代却永远地离我而去,再也回不来了。
日头升起又落下,没有人去细数它升沉的次数。菜橱柜也安静地伫立在那里,默默地陪伴着我们翻过一本又一本的日历。它记录下了家中人来人往的身影,见证着、吮吸着我家许多日子的烟火气息。
历经岁月的洗礼,它空荡荡的柜腔里贮满了我们家的故事。菜橱柜呀!等我找个闲暇的日子,招呼上孩子围坐在你身旁,听你将那些往事慢慢细说,让我们一同回味往昔平淡而温馨的日子。
本文通过对一只杉木菜橱柜的描述,串联起家庭的迁居历程和母亲的温情回忆。橱柜上精美的刺绣展现了母亲的心灵手巧,而橱柜本身则承载着家庭的岁月变迁和烟火气息。作者借此抒发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往昔温馨时光的眷恋,提醒人们珍惜身边的旧物和亲情。
原创文章,作者:Julian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2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