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检察院的“羣心”未检工作室,该工作室以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目标,从帮助罪错未成年人重启人生、筑牢未成年人成长安全防线以及开展法治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还荣获了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集体的荣誉。
“未检”,也就是“未成年人检察”,它承担着办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重要职责。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开展帮教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全力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那么,如何切实把这份“应尽之责”担当起来呢?正所谓“浑浑乎圣人之道,羣心之用也”,这里的“羣心”,代表着众人之心,意味着一群人、一条心、一个目标、一起拼搏。在南开区人民检察院,“羣心”未检工作室便在这样的理念下应运而生。其明确的目标就是要用心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每一个“少年的你”撑起一片“法治蓝天”。对于那些罪错未成年人,他们是否还有机会重回人生正轨呢?“羣心”未检工作室给出了坚定的答案:要帮助这些罪错未成年人按下人生的“重启键”。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工作室的检察官们会深入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他们会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过往经历以及走上犯罪道路的具体成因,有针对性地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诫勉,并且耐心地进行疏导引领。目的就是促使未成年人能够从心底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做到认罪、悔罪。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在提讯时,检察官了解到一名涉嫌盗窃罪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来到天津打工。他在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并且把所携带的财物全部用完后,一时心生歹念,实施了盗窃行为。在讯问过程中,这名未成年人自愿认罪认罚,还表示愿意赔偿被害人的损失,但是他却无力偿还。而且,他在本市属于无固定住所、无监护人、无力缴纳保证金的“三无”未成年人。面对这种情况,检察官们几经辗转,与爱心企业共建了关护帮教基地。他们结合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带教学习与技能培训等帮教方案,全力帮助涉罪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重塑正确的人生观。重启人生的并非只有这一个案件中的未成年人。近年来,“羣心”未检工作室共针对涉罪未成年人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帮教230余次。通过这些努力,帮助了42名涉罪未成年人复学、就业,还救助了9名困难未成年人,救助金额达到10余万元。同时,工作室针对涉罪未成年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50余次,全面推动监护权检察监督。针对监护不当、监管缺失等问题,向涉案未成年人监护人制发“督促监护令”20份。“羣心”未检工作室的守护工作,可不只是让迷途少年安全返航,他们还希望为未成年人成长筑牢安全防线。工作室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秉持“零容忍”的态度,不断延伸检察监督触角。他们聚焦校园周边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校园餐桌安全、未成年人住宿安全、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幼儿园教职工准入资格等多个方面,有序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在办理一起交通肇事案件时,检察官们经过走访调研发现,案发地周边的学校门前在上下学高峰时段交通严重拥堵。为了实现侵害未成年被害人权益的源头预防,消除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隐患,检察官们制发了检察建议,最终推动学校门前相关道路调整为单行道。这样一来,隐患得以“清零”,道路畅通,人员安全也得到了保障。愿每一朵“花”都能向阳而生,愿每一个未成年人都能走好人生路,这是“羣心”未检工作室检察官们共同的心愿。为了让这个愿景成真,他们积极播撒法治种子,努力点亮未成年人的成长之路。工作室构建了“检察官 + 学校”的检校合作机制,40余名干警实职化履职法治副校长,开展了禁毒、防性侵、防霸凌等法治宣讲共计200余场,覆盖师生近万人。他们还探索开展法治副园长工作,选择试点幼儿园,结合幼儿保护重点问题为孩子们开设自护知识课堂。此外,他们录制“开学第一课”面向全市中小学生播出,举办模拟听证、文创集章等检察开放日活动,通过让青少年亲历模拟司法过程,增强他们崇法尚德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检察官们一次次走上讲台,走到镜头前,走进学校、社区、电视台,努力让接受法治教育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必修课”。
得知被中宣部命名为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集体,“羣心”未检工作室的检察官们一致表示,将以获得此次荣誉为新的起点,继续守正创新,助力“祖国的花朵”在法治的阳光下绚烂绽放。
本文介绍了南开区人民检察院“羣心”未检工作室以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目标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包括帮助罪错未成年人重启人生、筑牢未成年人成长安全防线以及积极开展法治教育等,最后该工作室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集体荣誉,他们将以此为新起点继续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2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