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次拨打电话,宁波民警力阻电诈,守护百姓财产安全

浙江宁波镇海区九龙湖派出所民警通过连打14通电话,成功阻止市民刘女士遭遇电信网络诈骗,保住其卡内2.8万余元的惊险过程。同时介绍了以“共享屏幕”为主要手段的新型电诈类型,以及当下电诈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并给出了防范电诈的相关建议。

在生活中,电信网络诈骗时刻威胁着我们的财产安全。不久前的一天中午,浙江宁波镇海区九龙湖派出所接到了一个紧急预警。预警显示,市民刘女士正在与骗子进行通话,情况十分危急,“请赶快联系上受害人!”这样的指令迅速下达。

反诈辅警王金娜第一时间接到指令,她深知每一秒都至关重要,于是迅速拨打刘女士的电话。然而,电话那头却始终传来“嘟嘟嘟……嘟嘟嘟……”的忙音。王金娜心急如焚,她心里想着:“再晚一点,刘女士就要‘中招’了。”但她没有放弃,不停地再次拨号。终于,在拨打第十四通电话时,她成功联系上了刘女士,并急切地告知对方:“您现在正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请立刻停止手上的操作!”

随后,王金娜和社区民警立刻前往刘女士家中进行劝阻。到了现场,经核实,民警发现刘女士的手机里竟然有好多条“00”开头的境外电话通话记录,而且她还下载了一款名为“某音会议”的APP。

刘女士心有余悸地向民警讲述了自己的惊险经历。就在不久前,她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某音客服”,告知刘女士无意间开通的“百万保险”即将自动扣费,不过只要支付2000元,就可以在后台为其取消。为了“及时止损”,刘女士按照对方要求下载了“某音会议”APP,并且开启了“共享屏幕”与骗子进行沟通。就在刘女士在“客服”的提示下,将名下的银行卡号、密码以及验证码发送给“客服”的关键时刻,王金娜的劝阻电话打了进来。

为了防止刘女士卡内的资金被转出,王金娜立即联系反诈中心,成功冻结了刘女士名下的银行卡,保住了卡内的2.8万余元。

其实,刘女士遭遇的这一惊险一幕,是近期出现的一种以“共享屏幕”为主要手段的电诈类型。新型诈骗软件“某音会议”APP在多地出现,目前已经有多人上当受骗。诈骗分子通常会冒充客服,声称受害人开通了“百万保险”,如果不取消就会每月自动扣费,然后添加受害人微信、QQ等,诱导其下载“某音会议”APP。下载完成后,骗子就会要求受害人打开屏幕共享或远程控制功能。一旦开启屏幕共享,受害人的手机或电脑操作界面就会实时暴露。当受害人配合骗子登录手机银行输入密码、验证码等信息时,骗子就可以直接诱导受害人对外转账,或者直接操控手机将受害人卡内资金转走,从而成功实施诈骗。

宁波反诈中心民警特别提示,“共享屏幕”是一种典型的诈骗手段。凡是自称“客服”诱导开启共享屏幕,声称便于协助取消、关闭“直播会员”“百万保障”“百万保险”等业务的,都属于诈骗行为。

另外,民警还提醒大家,近期电信诈骗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和新趋势。如今,骗子的套路频频更新,由“单线型”转向“复合型”诈骗。最高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厅厅长杜学毅介绍,目前诈骗手段多元复合,像“杀猪盘 + 虚假投资”“赌诈结合”等更具迷惑性。

办案民警介绍,以往冒充快递客服的骗术中,骗子只以“赔偿”“退款”为由行骗,而在如今的复合型新骗局中,骗子往往会加入“刷单”“杀猪盘”等骗术。其根本目的就是骗取受害者更多的钱财。而在退税申请过程中,如果当事人有了占便宜的心理,听取骗子建议,企图以非法手段获取更多退税金额,骗子则会反过来以向所在单位或者相关部门举报为要挟,勒索钱财。如此复杂的诈骗方式、缜密的话术剧本,让当事人防不胜防。

不过,虽然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翻新、手段多样,但它仍是一种可防性犯罪。警方提醒大家,保护个人财产安全,一定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在网站输入账号、手机号码、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时,要谨慎核实域名真实性。任何时候,切记不点击可疑链接,不连接来历不明的无线网络,不扫描非正规渠道获取的二维码,不要出租、出售、转让银行卡和手机卡,避免为犯罪分子提供“作案工具”。另外,要提高银行账户的安全性,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支付密码,以防被骗后进行大额转账。如遇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求提供保证金、安全账户或其他涉及钱财的事项时,要保持冷静,及时拨打110或96110寻求帮助,核实信息。

本文通过讲述宁波民警成功阻止刘女士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例,介绍了以“共享屏幕”为手段的新型电诈类型和当下电诈的新特点、新趋势,强调了电信网络诈骗虽花样多但可防,提醒人们要保护好个人信息,提高防范意识,避免财产损失。

原创文章,作者:Delil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2084.html

(0)
DelilahDelilah
上一篇 2025年3月21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