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会议:多维度推动区域科普协同发展

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2025年第一次工作会议的相关情况,包括会议的召开地点、主办方等信息,回顾了2024年工作,进行了轮值主席馆交接,发布了2025年工作要点,设置了交流分享环节,还有专家带来相关报告。

在3月20日这一天,备受瞩目的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2025年第一次工作会议于南京科技馆盛大召开。此次会议得到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的专业指导,由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主办,南京科技馆精心承办。

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会议:多维度推动区域科普协同发展

会议伊始,2024年轮值主席馆浙江省自然博物院专职副书记、研究馆员兰国英,面向大会做了详细的2024年工作报告。该报告从多个关键方面对2024年联盟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涵盖牵头推动轮值工作,积极强化联盟新媒体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挖掘盟员单位特色科普亮点,以及加强科普成果展示等5个重要维度。

随后,在一个令人瞩目的环节,会议在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和八家发起场馆领导的共同见证下,举行了2025年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轮值主席馆交接仪式。此次交接仪式由联盟荣誉主席王小明亲自主持。当浙江省自然博物院院长严洪明郑重地将联盟旗帜交到南京科技馆馆长张志强手中时,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时刻,标志着南京科技馆正式接任2025年轮值主席馆。

紧接着,南京科技馆馆长张志强发布了联盟2025年工作要点。2025年,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将围绕五大维度深入推进区域科普协同发展。在品牌活动创新方面,将推出上海科普大讲坛长三角巡讲、“水乡科学 +”馆校课程等6项精品项目,持续为青少年科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超级环线上的自然”主题研学、空天科创营等5项跨域联动工程,精心构建覆盖沪苏浙皖的科普资源共享网络。依托二十四节气光影展、大熊猫科普特展等特色项目,实现传统文化与科技传播的深度融合。举办全国大学生天文竞赛、科学脱口秀大赛等4项国家级赛事,打造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科普竞技平台。同步开展青年论坛、新媒体技能培训等5类人才培育计划,推动科普服务标准化与专业化建设。这一全面的计划将覆盖30余家场馆单位,形成科普教育、科研合作、人才培育的立体化发展格局。

为了促进盟员单位之间的学习互鉴和交流展示,会议特别设置了交流分享环节,该环节由江苏省科学技术馆馆长孙涛主持。长三角三省一市8家科普场馆围绕“科普创新与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分享了他们的特色实践。上海科技馆以“趣逛自然”品牌活动、全国性竞赛及临巡展构建科学传播矩阵;中国航海博物馆通过“开学第一课”馆校合作项目,将海洋强国战略巧妙融入青少年教育;安徽省科技馆推出跨区域研学计划,联动长三角与中部地区实现科普资源共享;合肥科技馆发起“科普新势力”征集,挖掘志愿服务与创意项目潜力;浙江省科技馆以“菠萝科学奖”打造趣味科普IP,坚持13年致敬科学好奇心;绍兴科技馆推动科学教育与产业、文化跨界融合,构建科普生态体系;江苏科技馆聚焦“萤火虫图书馆”“科学脱口秀”等三大品牌,探索科普形式创新;太仓科技馆通过新媒体矩阵与马拉松、音乐节跨界联动,实现科普破圈传播。

会议下半场的专家报告环节同样精彩纷呈。特邀国际博协亚太地区联盟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大学教授安来顺,带来题为《〈国际博协职业道德准则〉第三次修订:背景、进程与阶段性成果》的报告,深入解析全球博物馆伦理规范新趋势,凝聚了“科普场馆需平衡社会责任与创新发展”的共识。特邀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普文化产业专委会主任、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科普产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周建强作题为《科普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的报告,周所长从产业视角出发,为长三角科普场馆的规范化建设与产业化探索提供了双重坐标。两位专家的前沿视角,为大家打开了科普创新的新思路。

本次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2025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内容丰富且成果显著,不仅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完成了轮值主席馆交接,还明确了2025年的工作要点,各场馆分享了特色实践,专家带来前沿报告,为长三角科普事业的协同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开启了科普创新的新篇章。

原创文章,作者:Ambitiou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729.html

(0)
AmbitiousAmbitious
上一篇 2025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