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洽洽食品,介绍了其5批次产品抽检不合格情况,分析了公司业绩状况,指出销售费用提高换增长的问题,还着重探讨了洽洽在ESG方面承诺与实际行为的矛盾之处,最后呼吁公司正视不足。
图源: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近期,洽洽食品有5批次产品被查出不合格。具体包括2024年7月11日生产的“洽洽小黄袋每日坚果礼”;2024年9月3日生产的“每日坚果原味15日装”;2024年8月18日生产的“洽洽坚果礼吉礼”;2024年10月9日生产的“洽洽瓜蒌籽奶油味”;以及2024年7月26日生产的“每日坚果 核桃 + 腰果 + 巴旦木 + 榛子 + 蔓越莓 + 黑加仑葡萄干 + 蓝莓”。
洽洽食品最为大众熟知的产品当属瓜子,它承载着许多普通家庭的年货记忆。在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嗑着瓜子、打着麻将,那浓浓的年味便扑面而来。然而,随着坚果炒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众多竞争对手纷纷入局,像三只松鼠、良品铺子、薛记炒货、零食很忙等品牌,不断分走市场份额,洽洽食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业绩数据来看,2023年,洽洽食品实现营业收入68.06亿元,相较于2022年的68.83亿元,下降了1.13%,归母净利润为8.03亿元。到了2024年,根据业绩快报披露,洽洽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1.31亿元,同比增长4.79%;归母净利润8.52亿元,同比增长6.19%。尽管在2024年实现了同比正向增长,但这背后却是销售费用的大幅提高。2024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洽洽食品的销售费用同比分别增长了57.89%、29.33%、17.37%,销售费用增速明显高于营业收入增速。
结合此次产品被抽检不合格的原因——过度包装,不难看出洽洽食品在营销策略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洽洽在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对社会的承诺与其实际行为存在明显不符,这在其发布的2023年ESG报告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矛盾主要集中在“E(环境)层面”。作为一家在深交所上市的公司,洽洽食品虽然每年的环保投入都在增加,但报告中却没有披露碳排放数据。尤其是在《报告》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点议题关注的情况下,既没有碳排放数据披露,也没有短、中、长期规划,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在固体废弃物管理方面,《报告》指出2023年正式成立了无废工厂组织,公司有效控制了固废的产生量,固废管理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有效管理。然而,虎嗅ESG组翻看报告末尾的附录数据时发现,2023年一整年洽洽食品有害固体废弃物达到19.2吨,而2022年这一数字仅有4.58吨,几乎翻了近4倍。
在能耗管理上,《报告》提到洽洽食品通过绿色办公、节能减排措施、光伏发电等手段促进节能减排,但附录数据显示,2023年洽洽食品电力使用量却有小幅增加,单吨产品电耗为338.53度/吨,而2022年这一数字为315.77度/吨。
图源:《洽洽食品2023年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
过去一年,洽洽食品围绕品牌年轻化、场景创新和跨界合作等推出了一系列营销创新举措,品牌影响力得到了一定提升,市场渗透率也有所增长,2024年业绩快报中的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综合前文所述的诸多“矛盾”,洽洽食品应该正视公司在ESG方面存在的不足,摒弃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以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围绕洽洽食品展开,先是列举了其5批次不合格产品,接着分析了业绩增长背后销售费用高企的问题,重点指出其在ESG方面承诺与实际表现的矛盾,最后呼吁洽洽食品正视不足,真诚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Meg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5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