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罗斯工业家和企业家联盟年度大会上对七国集团(G7)地位的质疑展开,通过详细的数据对比,阐述了G7与金砖国家在经济实力、代表性等方面的变化,分析了俄罗斯拒绝重返G8的原因,指出全球经济重心加速南移的趋势,同时探讨了新经济秩序构建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在2025年3月18日召开的俄罗斯工业家和企业家联盟年度大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发言时运用了一系列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手势。他向全世界抛出了一个极具思考价值的问题:“七国集团(G7)究竟‘大’在哪里?”提出问题后,普京紧接着用最新的经济数据进行了清晰的注解。数据显示,2024年G7成员国平均经济增长率仅为1.9%,而金砖国家整体增速达到了4.9%。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更是连续两年保持4.1%的增长态势,展现出强劲的经济活力。
数据对比凸显实力消长
这组对比鲜明的数据背后,反映出的是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迁。G7成员国包括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在1992年的时候,G7的GDP总量曾占据全球的45.5%,那时候它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到了2022年,这一比例已大幅降至30.5%。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金砖国家(包含新成员)的GDP占比从1992年的16.7%实现了飞跃,跃升至2022年的31.4%,首次超越了G7集团。俄罗斯经济发展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俄名义GDP突破200万亿卢布,制造业增长8.5%,机械制造、电子设备等行业增幅更是达到了两位数,彰显出俄罗斯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普京曾形象地表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G7在世界地图上都几乎找不到。”这一表述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事实上,G7国家国土面积总和不足全球的10%,人口仅占世界的6.5%,其所谓的“全球经济主导地位”更多是源于历史惯性,而非现实的支撑。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金砖国家通过吸纳埃及、阿联酋等新成员,总人口已占全球的40%,贸易额突破全球的五分之一,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国际影响力。
俄方拒绝重返G8的深层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G7首次遭遇“合法性”质疑。早在2014年,因乌克兰危机俄罗斯被暂停G7成员国资格后,俄罗斯与该集团的关系就持续冷淡。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多次提议恢复八国集团(G8)机制,称“将俄罗斯排除在外是错误”,但俄方态度十分明确,认为“八国集团已失去存在意义”。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指出,G8模式无法反映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真正的增长动力来自金砖国家和G20”。数据显示,G20成员国涵盖全球85%的GDP、80%的贸易额和60%的国土面积,其代表性和包容性远非G7可比。俄罗斯转而将合作重心投向金砖机制和G20。2024年,俄罗斯通过金砖新开发银行对新兴市场基建投资近350亿美元,与金砖伙伴国贸易额增长5.1%,这一系列举措体现了俄罗斯对新合作模式的重视和积极推动。
全球经济重心加速南移
俄罗斯这种合作重心的转向折射出国际经济秩序正在发生结构性变革。随着金砖国家扩员至10国,其经济总量预计在2028年将占全球的38%(购买力平价),而G7占比可能进一步降至29%。2024年,印度经济增长7%,中国实现5%的增速,南非、巴西等成员国也保持正增长,与德国零增长、日本1.2%的低迷经济形成了鲜明对比。
面对这种趋势,G7内部也出现了分化。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政策重塑贸易规则,却导致加拿大、墨西哥经济增速大幅下滑;欧洲多国陷入能源转型困境,德国工业产出连续18个月负增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3.1%,但金砖国家仍有望保持4%以上的增长,这进一步凸显了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潜力。
新经济秩序的构建与挑战
普京在讲话中强调,俄罗斯经济正从能源依赖转向技术创新驱动。2024年,俄制造业投资增长12%,机器人使用量增加30%,数字经济占比提升至18%。这种转型路径与金砖国家整体战略高度契合。通过“金砖+”模式,该集团正与10多个新兴市场国家建立伙伴关系,积极推动基建互联互通和数字技术合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变革并非一帆风顺。G7国家仍掌控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关键表决权,其主导的“小院高墙”式经济政策给多边合作带来了诸多阻力。俄罗斯自身也面临着高通胀(2024年达9.52%)和劳动力短缺等问题,这些都考验着其经济韧性。但正如普京所言:“真正的未来市场建立在战略伙伴关系和共同增长之上。”当G7还在争论“谁是领导者”时,金砖国家已用实际行动证明,多极化的世界经济秩序正在加速形成。
本文通过普京对G7的质疑,以详实的数据对比展现了G7与金砖国家在经济实力、代表性等方面的变化。俄罗斯拒绝重返G8并转向金砖和G20合作,反映出全球经济重心加速南移的趋势。尽管新经济秩序构建面临G7阻力和俄罗斯自身问题,但金砖国家的发展已表明多极化世界经济秩序正加速形成。
原创文章,作者:Edwa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