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 2025 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暨长三角公共文化产品采购大会启动仪式展开,介绍了浦东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的成果,包括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的发展、基层文化空间升级项目、文采会的特色以及浦东公共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未来规划。
在周家渡街道,有一处别具特色的摆渡人书场。它采用了“小桥流水”的独特设计理念,既保留了传统书场的韵味,又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元素。该书场通过“专业院团驻场 + 非遗活化”的创新模式,让评弹艺术走进社区。据周家渡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介绍,这里年均举办惠民演出数百场。而且,摆渡人书场还成为了最新评出的 20 个“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之一。
3 月 19 日,2025 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暨长三角公共文化产品采购大会启动仪式在浦东新区群众文化艺术馆盛大举行。据悉,这项大赛自举办 7 年以来,已从浦东出发,走向全国,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全国性公共文化重要活动,成为引领全国公共空间建设的风向标。
融书房
民有所盼,政有所为。2018 年,首届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在浦东孕育起航。7 年来,大赛始终秉持“设计 + 运营 + 服务”三位一体评定标准,聚焦于发现和推出具有全新设计理念、全新服务内容、全新服务方式、全新服务人群和全新运营模式的典范空间。其规模和影响力持续提升,纵深辐射全国 20 个省市、159 个城市,累计发掘参赛空间 8245 个、推出获奖空间 1453 个。与第一届相比,本届大赛已实现百余城市、千余空间、亿余人次的量级提升。
为美好空间注入更多美好内容
经过 7 年的连续办赛,浦东新区明确提出,公共文化空间大赛并非单纯为了评比和竞赛,更重要的是要做到优质资源赋能基层,创新运营模式惠及基层,提升内涵品质扮靓基层,持续推动大赛成果转化,这样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在浦东航头镇文化中心,建成 20 年的建筑刚刚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造。一个镇级文化中心为何能“逆袭”成为“文体旗舰店”呢?航头镇党委副书记胡慧告诉记者,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如何把大体量的公共服务设施提质增效,是一个新课题。“我们把城市设计的方法和观念运用到航头镇文化中心的修缮中,实现文体设施与市民公园的全面融合。”经过整体设计改造,采用“轻”的方法产生了强的效益:修缮好外墙、重组好内部,并和公园深度融合。通过合并同类项,提取特殊项的方法,在轮廓不变,面积不增加的前提下,使得教室、图书馆、篮球场、游泳馆等空间总数达到了 37 个。“尤其是体育馆里的休息区和运动区实现有趣组合,让人们感受到运动很美好,等待和休息也很美好。”
改造后的浦东航头镇文化中心
在启动仪式上,浦东一批街镇与设计师结对签约,推出了一批基层文化空间升级项目。大赛优秀设计师、运营团队陈嘉炜、张晨阳、马岛等人,将推进航头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修缮、祝桥镇江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空间展陈、摆渡人书场文化空间升级、打造迪士尼门口艺术村落、“江南文韵·灵秀三林”等项目。这些签约共建的空间项目,分布于商圈楼宇、乡村田园之间,丰富了百姓“15 分钟社区生活圈”。
当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空间在硬件上扮靓变美后,作为软件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也需要丰富起来。文采会再次与大赛同步配套举行。文采会创办 9 年来,已汇集 1000 余家来自上海乃至长三角的知名文化馆、文化院团、艺术院校、文创企业等资源为浦东赋能,让市民“点单”,真正把百姓所需送至家门口,这个模式现已复制推行到全国各地。
今年文采会分为内场与外场。内场以精选文化机构展位为主,邀请了长三角地区及上海市的院团及文化机构参展,涵盖演艺、文化体验、旅游、文博、图书等类型。外场则配以热烈的文艺表演以及非遗美食体验。同时,外场首次有农副产品加入集市,为农产品产业升级提供展示平台。此外,市民还可用手机登陆线上文采会,尽情“文化淘宝”。
为了让“一赛一会”更好衔接,为美好空间注入更多美好内容,仪式上,上海黎辉绒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评弹团、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等机构,王汝刚、叶辛等名家,与结对街镇签约,将为基层推出国家级非遗“上海绒绣”主题宣传推广、“曲韵金杨”文化品牌、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基地和沪语传承、叶辛文学馆等项目,带来更多优质的“文化大餐”。浦东大力支持设计团队、运营机构和名团名家名角赋能基层,最大限度实现空间大赛和文采会的成果转化。
输出公共文化建设的浦东经验
近年来,浦东持续推进“15 分钟文体服务圈”建设,基本形成“市—区—街镇—社区(村居)”四级公共文体服务体系。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0.28 平方米,高于全市 0.21 平方米水平。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核中获评“优秀”。
浦东重点推出“四个一批”项目:打造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浦东群艺馆、浦东美术馆等一批文体设施空间;打造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浦东文化艺术节、文采会等一批文体品牌活动;绽放《浦东交响》《浦东史诗》《向延安》等一批文化原创作品;显著提升新场古镇等一批文脉保护能级,打造全域古镇保护品牌矩阵,进一步推动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发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浦东将不断打响“一赛一会”等公共文化活动品牌,着力推动三大“浦东首创”机制创新:空间大赛为群众打造最美的文化空间;文采会为新空间提供最强的文化内容支撑;推动全区公共文化场馆建立日均 12 小时、全年 365 天的公共文化延时服务新机制,为空间提供最长的时效保障,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公共文化创新作出有效实践探索。
本文介绍了浦东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的诸多成果。从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的发展壮大,到基层文化空间的升级改造;从文采会的丰富多样,到“四个一批”项目的推进,浦东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公共文化创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未来,浦东将继续创新机制,为全国公共文化建设输出宝贵经验,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