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这些表现可能是孤独症预警,守护“星星的孩子”:识别孤独症,共筑温暖未来

本文围绕孤独症儿童展开,介绍了孤独症的现状、发病机制、早期识别信号、部分孤独症儿童的特殊表现、康复训练情况等内容,强调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和社会支持的必要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群特别的孩子。他们听力正常,却对周围的声音充耳不闻;视力良好,却对身边的事物视而不见;能够说话,却总是沉默寡言。他们仿佛来自遥远的星空,独自闪烁,一人一个世界。这些孩子就是孤独症儿童,也被亲切地称作“来自星星的孩子”。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24年发布的数据,中国的孤独症患者已经超过了1000万人,其中0 – 14岁的孤独症儿童数量超过200万。如此庞大的数字,让我们不得不关注这些“孤独的天使”。我们该如何识别他们,又怎样守护好他们呢?如今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电子产品,会不会是导致孩子患上孤独症的原因之一呢?

警惕!孩子这些表现可能是孤独症预警,守护“星星的孩子”:识别孤独症,共筑温暖未来

图为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受访者供图)

孤独症,全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俗称为“自闭症”,它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其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存在障碍、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困难、有重复刻板行为以及兴趣爱好狭窄。近年来,中国确诊的孤独症患儿数量急剧增加,发病率已经达到了0.7% – 1%。这就意味着,每100个孩子中,可能就有1个患有孤独症。而且,男童患病的比例远远高于女童,大约为4 – 5:1。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一年接诊的患儿接近4万人,其中,患有孤独症或者有孤独症倾向的患儿约占5% – 10%。该科室主任周国岭认为,就诊率提升的背后,是大众对孤独症的知晓率和认识率在不断提高,同时,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也有所调整。

目前,孤独症的具体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不过,已有研究表明,它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从而引起脑发育改变。周国岭介绍说,九成以上的孤独症是先天性疾病,遗传度可达到0.9,同卵双生子同病率约为92%。

孤独症的病情进展也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周国岭举例说,如果孩子本身有潜在的孤独症基础,又过早且频繁地玩电子产品,就可能会加剧孤独症的程度。“除了AI类交互产品,目前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都是单向交流,无法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式沟通。孩子长期使用这些电子产品,就会导致社交缺乏。”他建议,尽量避免让6岁以下的孩子频繁玩电子产品。

通常情况下,孤独症的明确诊断在孩子3周岁左右。但实际上,有些问题早在孩子一两岁,甚至几个月大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来。法国的最新研究表明,4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能够被识别出部分孤独症样表现。“比如,眼神不交流、不追随,对拥抱没有反应,对呼唤没有应答等,这些都是可以识别的预警信号。”

周国岭提醒说,一旦发觉孩子有类似的预警信号,要及时带孩子就诊。“孤独症属于前期病,越早干预越好,3 – 5岁之前是黄金干预期。等到孩子十三四岁后,大脑发育基本定型了,能够改善的空间就很小了。”

然而,面对孤独症的预警信号,有时候家长却选择视而不见。“按照正常的生长发育进度,孩子一般周岁就会说话,可有的孩子3、4岁还不会说话。一些农村家庭却觉得这是‘贵人语迟’,认为等孩子长大就会说话了。”周国岭说,这种盲目的等待反而会让孩子错过黄金干预期。

尽管孤独症儿童存在广泛性发育障碍,但一部分孩子确实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优于常人的天赋。在周国岭的诊室里,有一个11岁的男孩小宇。他一言不发,也不敢看人,表现出明显的社交障碍和语言交流障碍。“他在学校没有朋友,也不玩任何玩具,唯一的爱好是看万年历,每天都拿着日历反复翻看。只要是近10年的任意一天,随便报一个日期,他就能准确地说出这天的农历日期、是周几和节气;或者告诉他某一年某一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他能立刻说出当天的具体日期。”

小宇不仅记忆力特别好,还擅长记路。“家人带他出去旅行了两三天,坐的所有公交车或地铁,每一站站名和路线,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不过,这些看似“聪明”的表现,实际上是重复刻板行为和狭窄的兴趣爱好。周国岭提醒家长,当孩子的认知发展极度不平衡时,应该引起警惕,尽早就医。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七院)的儿童康复中心内,放置着各种五彩斑斓的玩具和器械设备,不少孤独症患儿在这里进行康复训练。

孤独症康复是公认的难题。“孤独症没有特效药,治疗以行为干预为主,包括正向强化社交训练和语言训练等,以游戏形式建立情感联结等,帮助孩子纠正自己的弱项。另外,一些药物可以改善伴发的情绪和行为障碍。”周国岭说。

这种康复训练是一项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的长期工程。多年来,周国岭遗憾地看到无数个家庭中途放弃,甚至因此引发家庭矛盾,严重的还导致婚姻破裂。“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对孤独症患儿的预后有深远影响,希望他们保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周国岭说。

他呼吁,社会需要共同努力,通过家校医社一体联动,帮助孤独症患儿及家庭实现“多元共融,关爱同行”,并为他们“托底”。

本文介绍了孤独症儿童的现状、发病机制、早期识别信号、部分患儿特殊表现及康复训练等内容。强调早期干预对孤独症治疗的重要性,也指出家庭和社会在患儿康复过程中需给予足够支持与关爱,共同帮助孤独症患儿及家庭融入社会。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0345.html

(0)
GraysonGrayson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