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您的声音,感受超大城市治理背后的百姓故事,您的声音:以镜头为笔,书写城市治理暖心画卷

纪录电影《您的声音》,该电影聚焦接诉即办改革实践,自上映以来引发观众和业界关注。文中讲述了影片内容、观众的观影感受、创作团队的拍摄过程以及业界专家的评价等方面内容。

纪录电影《您的声音》:倾听百姓心声 传递时代温度

有这样一句话:“每个电话背后都是一个故事。”聚焦接诉即办改革实践的纪录电影《您的声音》,自2月18日登上大银幕以来,就凭借其真实、生动的叙事风格,成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也在业界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部影片是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精心摄制的。它精心选取了胡同停车治理、老楼加装电梯、话务员成长、街道书记工作、接诉即办立法、外国记者调研、应急抢险等7个方面的内容。通过纪实拍摄手法,将那些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的接诉即办故事,如实地呈现在了观众眼前。

来自北京的张女士在观影后说道:“看电影的时候有笑有泪,真实的表达让人动容。”她回忆起自己曾拨打12345热线解决家中水管漏水问题的经历,亲身感受到了接诉即办的高效与便捷。

在众多观众心中,这部影片充满了浓厚的烟火气,而且构思十分巧妙。它用一条电话热线,串联起了北京这座超大城市的治理场景,热线的原声更是“让现场感拉得满满的”。

76岁的北京市民孔繁震在观影后不禁感慨:“影片讲述的就是咱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通过看这部电影也更加明白了社区工作的不易。”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冠英园社区社工井妮娜也深有感触,她认为“社区作为社会治理当中最小的服务单元,却蕴藏着推动超大城市发展的巨大潜力”。

《您的声音》总导演徐洁勤透露,创作团队在拍摄过程中深入基层,走访了40余个相关单位,前期采访了百余位工作人员,就是为了力求真实还原接诉即办的全过程。她还表示:“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基层一线工作者带给我们的感动。”

这部影片不仅收获了观众的共鸣,也得到了业界专家的关注。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卢蓉评价道:“影片准确有效地选择了7个故事,用过程化的讲述、平视的角度回归了纪录片的本体语言特性,让人感受到一种久违的纪录片力量。”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则说:“影片将镜头对准城市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透过人和事件的具体讲述来展现北京形象。”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张琦也指出:“影片以北京的实践为基础,通过真实、艺术、情感兼具的纪实影像,为城市治理议题提供了一个有温度的解读。”

据记者了解,该片自2024年3月开始筹备,历时10个月才完成制作。拍摄涉及北京市9个区120余个场景,生动地挖掘了不同岗位接诉即办工作人员的真情实感。

总导演徐洁勤表示:“社会现实题材永远是有生命力的,每个时代的纪录电影人都在保留那个时代最真的东西,我们也希望这部影片能成为推动超大城市治理的一份力量。”

本文围绕纪录电影《您的声音》展开,介绍了影片聚焦接诉即办改革实践的内容,讲述了观众的观影感受体现出影片的真实动人,还提及创作团队的努力以及业界专家的高度评价。同时说明了影片的筹备制作情况,表达了其成为推动超大城市治理力量的愿景。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1946.html

(0)
GraysonGrayson
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