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春之声——生命·希望’2025年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展开,介绍了活动的背景、过程,讲述了遗体捐献者家属和医学生的感悟,还提及了成都市红十字会在相关工作上的成果以及活动的参与情况。
在生命的终章,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做出了无比崇高且伟大的抉择,毅然成为遗体器官捐献者。当生命的火焰即将燃尽,他们却以爱作为燃料,让生命的光辉得以延续。他们用自己的身躯,为医学研究点亮了探索未知的明灯。他们捐出的器官,宛如绝望深渊中的希望曙光,为那些在生死边缘徘徊的患者开启了重获新生的大门。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为人知,但这份超越生死界限的大爱,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性至善至美最永恒的见证。
4月3日,一场意义非凡的活动在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盛大举行。此次“‘春之声——生命·希望’2025年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由成都市红十字会、成都市民政局、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德阳市红十字会、眉山市红十字会、资阳市红十字会主办,锦江区红十字会、新都区红十字会承办,成都医学院协办。
上午9:30,随着悠扬的《春之声》旋律缓缓奏响,全体人员怀着无比尊崇的心情,缓缓低下头,向那些以大无畏精神为医学发展奠定基石、为生命延续搭建桥梁的遗体器官捐献者默哀。默哀结束后,大家认真聆听了遗体捐献者亲属饱含深情与思念的讲述,他们的话语仿佛带着温度,将捐献者的故事和精神传递给每一个人。接着,成都医学院副校长满含敬意地发表了感恩致辞,表达了对捐献者的感激之情。德阳市红十字会也分享了在推动捐献工作中的宝贵经验,让大家对捐献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成都市红十字会则展望了未来工作的方向和决心,展现出对推动生命接力事业的坚定信念。随后,医学生们立下了传承大爱的坚定誓言,他们的声音充满了力量和希望。
之后,大家手持鲜花,神情庄重地依次走向纪念处。每一步都走得格外沉重,每一朵鲜花都寄托着对捐献者的敬意。献花完毕后,众人移步前往感念堂和生命科学馆,在这里,他们更加深刻地体悟到了生命的厚重价值与奉献的伟大力量。
在活动现场,台上每一句真挚的分享、每一段动人的故事,都如同一把重锤,不断叩问着人们对生命馈赠的理解。其中,遗体捐献者家属代表、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黄力波的发言,引发了现场众人的强烈共鸣。黄力波回忆道,在父亲黄洪君离世后,他开始密切关注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当他了解到我国每年有超过30万人等待器官移植,而最终能成功获救的仅有1万余人时,他对父亲的抉择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他感慨地说:“父亲的奉献是伟大的,那些因他而重获新生的患者,那些因他而取得进步的医学研究,都是他生命延续的见证。”带着对父亲的追思和对生命传承的坚定信念,黄力波在父亲逝世后签署了捐献志愿书,继续着这份意义非凡的生命接力。
成都医学院学生姚兰同样心潮澎湃。她表示,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自己会把对“大体老师”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在解剖实践中严谨钻研,绝不辜负这份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仅如此,她还将主动投身公益宣传,向广大民众普及器官遗体捐献知识,让更多人了解这份大爱的价值,让奉献精神像星星之火一样,在社会中不断传承下去。
此次活动,不仅仅是对遗体器官捐献者无私精神的深情礼赞,更是一次凝聚社会力量、推动生命接力事业不断前行的重要契机。
据了解,近年来,成都市红十字会系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积极倡导“自愿无偿,高尚利他”的捐献理念。他们深入开展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动员、志愿登记、捐献见证、缅怀纪念、人道关怀等一系列工作。自遗体器官捐赠工作开展以来,成都红十字会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达到16万余人,这一数据充分展现了社会对捐献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此次缅怀活动吸引了众多人员参与,成都市红十字会,德阳、眉山、资阳市红十字会,成都市各区(市)县参会者,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代表、遗体接受医院医护人员、红十字“三献”志愿者代表以及成都医学院学生代表等200余人亲临现场。同时,活动还通过线上视频、图片直播的方式,让那些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们也能寄托哀思。据悉,活动直播期间累计观看人数超2万,大家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汇聚在一起,共同缅怀那些伟大的生命馈赠者,让这份跨越空间的敬意与追思,在人们心中不断延续。
本文介绍了“‘春之声——生命·希望’2025年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讲述了活动过程、相关人员的感悟,体现了遗体器官捐献者的无私精神,还提及成都市红十字会在推动捐献工作上的成果以及活动的广泛参与度,凸显了活动对凝聚社会力量、推动生命接力事业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Ambitiou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0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