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AI循证教研赋能“双新”学术年会2025的相关情况,包括《AI循证教研赋能“双新”2025年度方案》的发布、年会的参会人员和探讨内容,以及“AI大先生”平台和AI循证教研联盟的情况,还提及了《方案》的行动计划。
日前,备受瞩目的北京师范大学AI循证教研赋能“双新”(新课标、新教材)学术年会2025成功落下帷幕。记者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了解到,在此次意义非凡的年会上,《AI循证教研赋能“双新”2025年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重磅发布。
该《方案》进行了全面且系统的规划,其中涵盖了基础建设期的平台搭建工作。这一阶段犹如大厦的基石,为后续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深化应用期的课例研究则是对平台的具体实践和探索,通过一个个实际的课例来检验和完善相关的教研方法。成果推广期的标杆案例更是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AI循证教研的实际效果。《方案》通过6大阶段22项重点任务的精心部署,有力地保障了AI循证教研项目能够顺利落地实施。
年会当天,现场气氛热烈非凡。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300余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代表、中小学校长、教师以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参与这一教育盛会。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近2万余名教育工作者也通过云端的方式参与进来,大家跨越地域的限制,围绕未来教育的前沿发展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心主任何成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张婧婧等重量级嘉宾在年会上作了主旨发言。他们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支撑课程实施、教学变革、教师发展等教育核心场景中的融合创新机制,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从简单的技术应用向生态重构的新模式转变,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今年年初,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了“AI大先生”平台。该平台充分利用模型微调与检索增强生成等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精心打造了专业的教育垂类大模型。依托这一强大的平台,AI循证教研联盟正式成立。截至目前,已经有20多个联盟区域和200多所联盟学校积极加入。这些联盟区域和学校基于AI“大先生”平台开展课例分析和循证教研工作,目前已经汇集了包含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十余个学科逾千个课例,为AI循证教研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此次年会上正式发布的《方案》,聚焦于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创新智能化教研模式。该方案旨在通过课堂智能观测、多模态学情分析等关键技术的应用,为课堂教学变革和“双新”的落地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现代化教师,助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记者还注意到,《方案》的行动计划十分细致,具体细化到了每个月。根据计划,4月至5月将在联盟基地开展循证教研培训,让相关人员能够掌握循证教研的方法和技巧。6月至8月是课例研究阶段,将开展AI课堂教学观察、课例研磨并形成课例研究报告,通过实际的课例来检验和完善教研方法。9月至10月将通过举办联盟大赛展示AI课堂教学成果,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AI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到了年底,将进行宣传推广工作,通过征集案例、编印成果集发布联盟成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AI循证教研的经验和成果。
本文围绕北京师范大学AI循证教研赋能“双新”学术年会2025展开,介绍了《AI循证教研赋能“双新”2025年度方案》的发布、年会的参与情况、“AI大先生”平台及联盟的发展,以及《方案》细致的行动计划。此次年会及《方案》的发布,为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双新”落地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0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