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带您走进信阳市浉河区,领略“信阳小院”独特的魅力。这里有充满禅意的茶艺场景,还有由废弃农房改造的“村咖”、焕发新生的露营基地等。详细介绍了浉河区通过“信阳小院”模式实现茶旅融合,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成果。
清晨,静谧的氛围被水沸声打破,那声响好似惊碎了叶上的晨露。一位茶艺师优雅地执起紫砂壶,手腕轻轻旋转,一道嫩绿清透的茶汤便从壶嘴倾泻而出,落入青瓷盏中,瞬间漾起层层涟漪。在几步之外的茶席旁,一群年轻人正压低声音,欢快地笑谈着,他们小心翼翼,生怕打破了眼前这份独有的禅意。
这不过是信阳市浉河区南湖书院里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晌午。南湖书院,宛如一个藏在山水间的“信阳小院”,和那些星罗棋布在浉河大地的同类“兄弟姐妹”们一样,正用一方院落的诗意,悄然改写着“浉河远方”的崭新故事。
沿着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茶源绿道缓缓前行,在距离市区仅仅10余公里的董家河镇睡仙桥村,山坳间一座老屋悄然出现在眼前。曾经斑驳的砖墙如今已被通透的玻璃窗所取代,屋檐下风铃轻轻作响,干花随风摇曳,一块木牌上清晰地写着“见山咖啡”四个字。这座由废弃农房改造而成的“村咖”,自2023年开业后,便迅速在网络上走红。
穿堂而过的山风轻轻拂过手冲吧台,临湖的观景露台视野极为开阔。优美的风景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拍照,原本宁静的村子也因此变得热闹非凡。90后主理人鲁曼介绍道:“在小院改造时,我们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建筑结构,尽可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原生态的自然美,就是我们这儿最大的特色。”
而在位于浉河港镇郝家冲村的何家寨露营基地,昔日的荒山如今已焕然一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游客们可以亲手采摘毛尖茶,夜晚还能围炉煮茶,惬意地聊天。周边的村民也依托露营经济,纷纷开起了民宿和餐馆,在旅游旺季时,这里更是“一房难求”。
“我们去年成功创建了国家4A级景区,通过‘民宿 + 茶研学’的模式,激活了乡村经济的一池春水。”项目负责人冯俊说道。何家寨的探索,真正诠释了“一片茶叶能托起一座山的未来”这句话的含义。
浉河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信阳小院绝非农家乐的简单升级,而是‘茶 +’产业链的系统重塑。我们的小院或隐藏在茶山梯田之间,或临湖而建,推窗就能见到湖水,或掩映在古村老树之下。每一处都是天然的‘网红取景地’,随手一拍就是美丽的风景,自带传播基因,能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像旭苒小院、小满耕读书屋、茶香九湾、南湾1951等这些镶嵌在山水间的院落集群,是城乡融合发展、城市设计理念与乡村自然肌理相互交融的探索实践,其目的在于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浉河区充分放大茶旅融合的优势,以城乡要素流动破解二元结构,以生态优先守护绿水青山。他们精心布局了一批“小而美”的精品点位,全域推进“一大一小”的“大主理人 + 信阳小院”发展模式,建设集成住宿、茶园体验、文化工坊、露营等多元业态,形成了“一院一主题、一片一特色”的矩阵。截至目前,累计打造主题民宿36家、露营基地29家、茶庄园37家。浉河港镇郝家冲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何家寨露营基地和文新茶村成功创建4A级景区,浉河区荣获“区域特色美丽茶乡”称号。2024年,该区实现了48.4%的游客增长率,旅游收入达到69亿元。
本文围绕信阳市浉河区的“信阳小院”展开,介绍了其独特的场景以及不同类型的特色场所,如“村咖”、露营基地等。阐述了“信阳小院”是“茶 +”产业链的系统重塑,通过茶旅融合的模式,实现了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了乡村经济的繁荣,取得了显著的旅游成果,展现了浉河区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成功实践。
原创文章,作者:Julian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0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