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审计市场洗牌:大所陨落,中小所崛起的背后 审计机构更迭,A股市场竞争版图如何重塑?

本文聚焦于A股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审计机构更换这一现象,详细分析了换所数量创新高的原因,包括部分事务所违规受罚以及选聘规则变化。同时阐述了审计市场版图的再分配情况,如大所陨落、中小所发展机会增多等。最后探讨了这一“换所潮”能否改善审计生态,提出提升审计质量需吸纳优秀人才等观点。

A股审计市场洗牌:大所陨落,中小所崛起的背后 审计机构更迭,A股市场竞争版图如何重塑?

在4月1日这一天,中航沈飞正式发布了2024年年报。在这份年报中,有一个细节悄然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其审计机构一栏“换将”了。原本与中航沈飞合作多年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简称“大华所”)被大信会计师事务所所取代。这看似只是一家公司的审计机构变动,实则背后反映出审计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大规模的洗牌。

据证券时报记者经过详细统计发现,截至目前,A股市场中已经有超过1100家上市公司宣布更换2024年年报审计机构,这一数字创下了历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更换审计机构的上市公司中,一半以上都涉及到了被监管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其中,大华所的情况最为突出,流失了超过300家客户。此外,普华永道、亚太、苏亚金诚、中准等会计事务所的客户流失率均超过了七成。与此同时,容诚、立信等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却逆势而上,新增签约项目均过百家,甚至不少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也趁机在这场市场变动中分到了一杯羹。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审计市场的竞争版图正在发生深刻的重构。

换所数量创新高

去年,一场“换所潮”如风暴般席卷了资本市场。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1128家上市公司在日常公告中明确宣布更换2024年年报审计机构。这一数字相比前几年有了显著的增长,足足增加了一倍以上。而在2020 – 2023年上市公司聘任年报审计机构的过程中,换所量基本稳定在四五百家左右(如图1所示)。

A股审计市场洗牌:大所陨落,中小所崛起的背后 审计机构更迭,A股市场竞争版图如何重塑?

2024年年报审计换所量创新高,主要是由两个关键因素所主导。

其一,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因违规行为被暂停业务资格。当事务所受到处罚后,原上市公司客户为了避免潜在的风险,纷纷远离这些问题所,转而寻求新的合作对象。其中,大华所的情况最为典型。这家原本从上市公司处收取超5亿元年报审计费的大型机构,在2024年因卷入金通灵财务造假案,不仅遭到了暂停业务的处罚,还被处以千万元罚单。此后,其服务的中航系、华发股份、TCL科技等332家上市公司紧急更换了审计机构。近日,东方集团财务造假案再次引发关注,大华所也因此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不少业内人士预计大华所将面临更为严厉的处罚。其他受到“资格罚”的事务所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普华永道因恒大地产审计失职被罚后,有80家上市公司客户另觅新所;亚太所在被暂停12个月业务后,上市公司客户几乎全部流失。总体来看,大华、天职、普华永道、亚太、苏亚金诚、中准6家会计师事务所在2024年年报审计业务上,遭到了603家上市公司的解聘,整体客户流失率达到了近70%(如表1所示)。

(单位:家)

A股审计市场洗牌:大所陨落,中小所崛起的背后 审计机构更迭,A股市场竞争版图如何重塑?

其二,选聘会计师事务所规则发生了变化。2023年5月,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要求国有企业连续聘任同一会计师事务所原则上不超过8年。这一规定的发布,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局面。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在排除“资格罚”因素外,2024年有358家国企性质的上市公司宣布换所。中注协发布的上市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机构变更情况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其中,42%的上市公司表示是出自“业务发展及审计需要”,24%称“按照规定需要轮换”,19%为“连续多年提供审计服务”。此外,换所原因还包括原审计团队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时间或资源冲突、审计费用分歧等。

市场版图再分配

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审计行业的洗牌效应逐渐显现,不少会计师事务所趁机进行扩张。在众多会计师事务所中,容诚所的业务增长态势最为突出。2024年,容诚所新承接了126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业务,业务量增速高达30%。立信所新增的上市公司客户量同样超过了百家。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华国际在更名为北京德皓国际后,异军突起,接收了原大华所的大量资源,上市公司客户量实现了一倍以上的增长。

从当前的审计市场格局来看,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近半大所陨落乃至消失。在中注协公布的2014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中,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占据了审计前6强的4席。然而如今,普华永道已经跌落神坛,德勤的地位也大不如前。曾经位列第三名的瑞华,在财务造假案后,如今已几乎从审计市场中消失。10年的时间,曾经的前十强中,仅有立信、天健、信永中和仍在(如表2所示)。

A股审计市场洗牌:大所陨落,中小所崛起的背后 审计机构更迭,A股市场竞争版图如何重塑?

二是中小所迎来了发展机会。据统计,近10年,国内上市公司客户数量位居前十的事务所,其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在67%至70%左右。与此同时,获聘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业务的事务所数量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从2014年的47家增至2024年的68家。这一增量变化表明,尽管头部事务所在市场份额上占据一定优势,但市场格局并未呈现出高度集中的态势。在剧烈的市场变动中,越来越多的中小事务所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例如,大华所去年被罚后丢失了300多家客户,这些客户资源被27家同行瓜分,其中相当一部分被平日里知名度不高的小所收入囊中。

三是会计师事务所主动请辞数量增多。在2019年之前,几乎全部是上市公司解聘事务所。到了2020年,事务所开始选择主动辞聘。据同花顺信息显示,2024年报遭到事务所主动辞聘的上市公司为11家。未公示的数量可能更多。某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告诉记者:“2024年诸多事务所被暂停执业,对我们来说既是一次机会,更是一种警示。2024年度我们所新承接了大量上市公司业务,但也主动辞退了数十家上市公司。我们所每年都会对上市公司客户进行高风险排查,对排查出的高风险项目分三类管理,第一类主动退出,第二类由总所特别管控,第三类由外派所长特别管控。”

能否改善审计生态

上市公司“换所潮”涌动,这一现象备受瞩目。在严监管的背景下,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因为原有会计师事务所无法满足要求而做出的无奈之举,还是企业为了寻求更高标准的合规保障,主动进行的战略调整呢?大量上市公司更换审计事务所的行为是否真的能够有效提升审计质量,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为投资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呢?

在知名财税审专家刘志耕看来,上市公司换所更多的是一种被动选择,主要是为了满足合规要求、规避风险、进行业务发展与战略调整等需要,很少有上市公司是为了提升审计服务质量而换所。他表示:“大部分公司仅需要一份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认真审计反而可能不那么受欢迎。一是因为审计时间过长会影响公司的正常工作;二是担心过分认真会查出公司问题而惹麻烦。”

某上市公司财务总监也指出:“一般而言,事务所由股东会聘任,审管理层。然而现实中,事务所的去留大部分情况下是管理层和实控人决定的,很大程度上会规避自己聘任机构审自己的底层逻辑。这就难以保证事务所的质量。会计师为了业务持续不可避免地妥协。”

某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则表示:“监管一定是需要的,特别对明显过失、协助企业造假的审计人员一定要从重处罚。但近阶段许多属于免责式的监管,凡检查基本会给警示函。说实话,只要检查,几乎都被处罚,对执业人员的职业生涯会产生致命打击。所以在目前这种监管措施下,执业人员人人自危。当优秀人才不断外流,审计质量一定会下降。”他还建议,上市公司造假有时有供应商、客户、金融机构的配合,目前处罚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造假主体及审计机构,应该对造假链条上的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及相关方加大处罚、加大宣传,营造诚实守信的商业氛围。

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提升审计质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吸纳优秀人才是关键。该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感叹,从业已近30年,感觉近几年,审计职业认可度降低,事务所的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当一个行业没有优秀人才加入时,审计质量只会越来越低,资本市场的这个大门就很难守住。

经济学者、资深总审计师宋文阁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优化人员结构:“一是注册会计师资格管理可采取能级认定管理方式。财务专业本科或硕士毕业并考完注会三门可以进入一级,但是一级不能签字出具审计报告;考完六门后进入二级,可以对集团子公司或规模较小公司签字;拥有10年审计经验并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可确定为第三级,才能对市值规模较大上市公司签字。二是培养既懂技术又懂财务的复合型人才。三是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具、新组织等,引入新的审计模式、审计范式和审计理论。”他特别提到了马斯克团队的审计过程:“像马斯克找了几个年轻人,没有经过专门的审计训练,用AI就能找到资金轨迹以及资金使用的不规范、不合理,这种颠覆式创新有很多东西值得学习。”在他看来,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未来取决于能否在合规底线、技术创新与生态重构间找到平衡。

上市公司审计机构的大规模更换,虽然带来了市场格局的变化,但是否能改善审计生态,仍有待进一步观察。若审计意见的公信力更多维系于事务所轮替,而非执业质量的实质提升,或许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审计的权威性,究竟源自牌照背书下的程序合规,还是根植于专业敬畏形成的风险穿透力?

A股审计市场洗牌:大所陨落,中小所崛起的背后 审计机构更迭,A股市场竞争版图如何重塑?

本文围绕2024年A股上市公司审计机构更换现象展开,分析了换所数量创新高的原因,包括事务所违规受罚和选聘规则变化,阐述了审计市场版图再分配的特点,如大所衰落、中小所发展等,最后探讨了换所能否改善审计生态,指出提升审计质量需吸纳优秀人才、优化人员结构等,上市公司审计机构更换带来的影响仍需持续关注。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10012.html

(0)
GraysonGrayson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