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新办发布会看社会信用信息安全的三重保障 聚焦国新办发布会:社会信用信息安全保障策略揭秘

4月2日国新办举行的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新闻发布会展开,聚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如何确保信息安全这一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对此进行了回应并介绍了相关保障措施。

南都讯 今日(4月2日),一场备受瞩目的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此次是由国新办举行,旨在向社会介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有关情况。我们都知道,信用信息常常涉及到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那么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进程中,究竟要怎样做才能确保这些信息的安全呢?这无疑是大众十分关心的一个话题。

从国新办发布会看社会信用信息安全的三重保障 聚焦国新办发布会:社会信用信息安全保障策略揭秘

在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针对这一关键问题做出了回应。他着重强调,保障信息安全以及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是极为重要的,这是做好信用工作不可逾越的底线要求。近日刚刚公布的《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对于加强信用信息安全保护提出了非常明确且细致的要求。而接下来,相关部门将重点从三个主要方面来抓好信用信息安全保护这项工作。

首先是在健全信息安全制度方面。李春临介绍道,相关部门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最小、必要”原则。严格限定公共信用信息的范围,从源头上杜绝超范围采集信息的情况发生。严禁将非信用信息以及隐私信息纳入到信用评价体系中,切实保护个人隐私。同时,持续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授权使用制度,明确规定无论是查询还是使用未公开的信息,都必须取得信用主体的授权。他还进一步表示,“我们会建立信用信息安全管理追溯和侵权责任追究制度,把信息处理各个环节的安全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人。并且完善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处置机制,做到信息安全管理没有任何死角。”

其次是在提升系统安全水平方面。李春临表示,要求各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都必须达到与重要信息系统相匹配的中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认证。严格执行各项安全防护标准,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信用主体的隐私敏感信息起到系统层面的保护作用,坚决防止出现信息不当泄漏的情况。

最后是在强化技术支撑保障方面。李春临称,已经将隐私计算等新技术应用到了信用信息的共享应用当中。大力推广“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先进理念,最大程度地降低信息泄漏的风险。与此同时,还将积极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推动关键数据上链,实现数据的加密处理以及流程的可追溯性。

本文围绕4月2日国新办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新闻发布会,聚焦信用信息安全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从健全信息安全制度、提升系统安全水平、强化技术支撑保障三个方面阐述了保障信用信息安全的措施,旨在切实保护信息主体权益,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康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Edwa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9966.html

(0)
EdwardEdward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