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试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再升级

本文围绕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展开,介绍了试点省份、政策内容、资金池概念、试点历程、政策成效,以及对商业银行的要求和未来政策走向。

在提升金融稳外贸稳外资服务质效的大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期发布了一则重要公告。公告中明确表示,决定在天津、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安徽、福建(含厦门)、山东、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新疆等众多省份,进一步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让跨国公司企业能够更加方便地统筹使用跨境资金。

此次入围试点的省份,涉及到的试点政策内容十分丰富。首先,允许跨国公司根据宏观审慎原则,自行决定外债和境外放款的集中比例,这给予了企业更大的自主决策权。其次,允许跨国公司通过国内资金主账户办理境外成员企业本外币集中收付业务,简化了资金收付流程。再者,进一步便利跨国公司以人民币开展跨境收支业务,促进了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另外,不涉及外债和境外放款额度的资本项目变更等业务可以由银行直接办理,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

那么,什么是资金池呢?资金池,也就是现金总库,它是跨国公司集中运营和管理资金的重要工具。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肖胜撰文指出,随着中外资跨国公司自身跨境投资和贸易活动日益活跃,加大境内外成员企业资金统筹调度运营的需求也随之产生。为了更好地满足跨国公司国际化战略布局的需要,国家外汇管理局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创新出了“本外币合一、高低版搭配”的跨国公司资金池政策。

据了解,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政策主要针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大型跨国公司企业集团。该政策有一定的条件要求,境内全部成员企业上年度本外币国际收支规模合计金额不低于等值70亿元人民币,且境内外全部成员企业上年度营业收入合计金额分别不低于100亿元人民币、20亿元人民币。这项政策的试点历程也是逐步推进的。2021年3月份,在北京、深圳率先推出了首批试点;2022年推出第二批试点,在首批2个试点地区和10家试点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试点地区和企业范围;到了2024年12月份,试点政策再次进行了优化调整。

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作为跨境资金池业务从“双轨制”向“一体化”迈进的关键创新,逐渐成为特大型跨国企业全球资金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工具。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试点跨国公司通过跨境资金池,一方面能够更加便利地管理成员企业跨境资金,有效管控海外资金风险;另一方面可以盘活企业境内外资金头寸,从而节约财务成本。这对企业持续稳健经营和发展海外业务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框架先后历经了多轮优化,政策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大。整体呈现出从局部试点向全国推广、从严格管理向适度放宽、从单一币种管理向本外币一体化管理的趋势。肖胜介绍,自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试点推出以来,截至2024年11月末,共有54家跨国公司完成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业务备案,惠及境内外成员企业3188家,办理资金池项下跨境收支4669.41亿美元。

随着试点政策的不断推陈出新,跨国企业的跨境资金运营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这对商业银行的跨境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银行需要全面把握政策背景、内容要点和监管导向,以便为企业提供专业精准的解读与辅导,帮助企业在合规的前提下充分享受政策红利,统筹提升全球资金运营管理效能。同时,银行也要把握好“促便利”与“防风险”的动态平衡,按照监管要求积极落实展业责任。

据悉,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将加力推进外汇领域制度型开放,加快推动跨国公司跨境资金管理政策提质扩面,不断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介绍了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的相关情况,包括试点省份、政策内容、资金池概念、试点历程、政策成效等。该政策给予跨国公司更多资金管理自主权,促进了企业发展和跨境资金流动。同时,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相关部门将继续推进外汇领域开放,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Ro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9882.html

(0)
RobertRobert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