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热点,邀请三位学者彭念、王世达、苏吉特·库马尔·达特展开讨论。涵盖中国与环喜马拉雅国家在贸易投资、互联互通、新兴技术等领域的合作成果,分析中印关系转圜的动因及影响,以及孟加拉国与中国合作带来的全方位益处等内容。
近期,随着印度总理莫迪等印方高层作出对华积极表态,以及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访华,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本期“环球圆桌对话”特别邀请三位学者,围绕这一热门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参与讨论的三位学者分别是:华南理工大学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彭念;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执行所长、研究员王世达;孟加拉国吉大港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苏吉特·库马尔·达特。
中国为环喜马拉雅国家发展“添翼”
彭念指出,近日,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顺利完成任内首次访华行程。在访华期间,双方在经济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人文交流合作等多个重要领域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至今,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马尔代夫等多个环喜马拉雅地区国家的新任领导人纷纷访华,而且绝大多数都将外访首站选在中国,这充分凸显出环喜马拉雅地区国家与中国强化双边关系的强烈愿望。
近年来,中国与环喜马拉雅地区国家的联系愈发紧密,尤其是在贸易投资和互联互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以孟加拉国为例,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孟加拉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孟加拉国则是中国在环喜马拉雅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目前,有近千家中国企业在孟加拉国经营,累计创造了超过55万个就业岗位。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只是中国与环喜马拉雅地区国家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印关系的转圜,作为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的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经贸合作必将迸发出更强劲的动力,进而有力地拉升中国与环喜马拉雅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水平。
在互联互通领域,中国与环喜马拉雅地区国家在铁路、公路、桥梁、港口等方面的合作正在快速推进,这对促进环喜马拉雅地区一体化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还是以孟加拉国为例,由中企承建的孟加拉国最大铁路项目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已于去年12月全线通车。通车后,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至西南部城市杰索尔的通行时间,由原来的10小时大幅缩短至3小时。巴基斯坦的拉合尔地铁橙线已于2020年开通,直接或间接创造了3000个新工作岗位;瓜达尔新国际机场于去年10月顺利竣工,这将进一步提升瓜达尔港的贸易枢纽地位。此外,斯里兰卡的科伦坡港口城和汉班托塔港,尼泊尔的博克拉国际机场,马尔代夫的中马友谊大桥等一大批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工程已落地运行,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全球正迈入以人工智能(AI)技术迭代升级为标志的重大变革时期。包括孟加拉国在内的环喜马拉雅地区国家既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落后就要掉队”的严峻挑战。而中国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强大的应用落地能力,正崛起为全球AI领域的主要引领者之一。正因如此,孟加拉国等环喜马拉雅地区国家领导人纷纷出访中国,并与中国开展人工智能、5G通信、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试图借助新兴技术的力量,实现本国的跨越式发展。在中国与孟加拉国等环喜马拉雅地区国家的联合声明中,均有提及数字、通信等新兴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的技术赋能下,环喜马拉雅地区国家一定能够抓住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机遇期,顺利实现国家发展目标,广泛造福当地百姓。
从更广泛的范围来看,环喜马拉雅地区国家是全球南方的一股重要力量,加强与中国在全球南方中的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作为全球南方的坚定支持者和主要领导者,中国已经提出全球南方开放包容合作倡议,并宣布支持全球南方合作八项举措。其中,加强互联互通、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粮食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是主要行动举措,而这些也正是环喜马拉雅地区国家当前亟待发展的重点领域。这为包括环喜马拉雅地区国家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不少环喜马拉雅地区国家领导人将中国作为外访首站,释放出珍惜合作机遇的明确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与环喜马拉雅地区国家之间的合作将在全球南方框架内获得更多动力,从而推动全球南方持续繁荣。接下来,中国与环喜马拉雅地区国家需要将共识和协议转化为实际行动,并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进,让中国与环喜马拉雅地区国家的互利合作成为全球南方国家团结互助的典范。
离开中印良好互动,亚洲世纪并不完整
王世达提到,近日,包括总理莫迪在内的印度高层集中作出对华积极表态,中印外交层面的沟通也变得日益频繁。这与一年前印度动辄将中印关系存在的问题归咎于中国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他认为,在中印建交75周年之际,如果印度能够真正实现战略转向,对于中印双边关系乃至整个亚洲都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3月16日,印度总理莫迪在接受美国某播客节目采访时,对中印关系给出了积极评价。莫迪表示,历史上,中印都是古老文明,一度占据全球GDP的50%以上。在很长时期内,中印关系的纽带一直非常牢固,文化联系深厚。在现实中,作为邻国,偶尔出现分歧在所难免,但关键是要确保这些分歧不会演变为争端,通过对话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莫迪认为,当前边境局势已恢复正常,中印正致力于将关系恢复到2020年前的状态。无独有偶,印度外长苏杰生3月26日在美国智库“亚洲协会”活动上表示,目前中印正在努力重建关系。未来,中印关系发展“可能会遇到分歧与问题”,但应在“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解决。
王世达认为,印度高层的上述表态有多重动因。从战术层面来看,早在特朗普上台之初,印度方面就积极主动地对美国示好。2月12日至13日莫迪访问美国,这是莫迪在特朗普再次就任总统之后首次与其会面。印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主动降低部分商品关税、加大对美国商品的市场准入、承诺扩大对美国化石能源的购买及对美国绿地投资,希望以主动让步换取特朗普对印度的关税豁免。然而,特朗普在访问尚未结束时就表态“印度是全球关税之王”“美国企业在印度做生意很难”,并反复强调将在4月2日对印度等实施“对等关税”。根据估算,如果美国对印度施加“对等关税”,将影响600多亿美元的印度对美出口,给印度造成严重损失。针对这一情况,印度继续与美国保持互动,希望美国最终对印度关税豁免,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寻求对冲。例如,印度密集推动与欧盟、英国以及中东国家的自由贸易和投资协定谈判,希望通过其他方向扩大印度商品和服务的出口,以此应对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巨大冲击。对中国的政策调整,尤其是经贸政策调整,也是印度应对“特朗普冲击”的举措之一。
在战略层面,印度有可能从“亲美”转向更为平衡的外交。分析普遍认为,印度过去数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升对美关系,希望从美国获得先进的资本、技术,助力“印度制造”,实现“2047年之前建成发达经济体”的梦想。为此,印度在“印太战略”等领域采取了对美迎合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印度在周边外交(包括对华关系)中采取了更投机、冒进的政策。然而,一段时间之后,印度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美国资本和技术未能大规模在印度落地,更不用说帮助印度发展制造业和高新产业了。与此同时,美印在乌克兰危机、海外锡克人、印度国内印度教民族主义抬头等问题上的分歧更加明显。因此,印度近期对华政策的积极表态也可能预示着其战略转变,不排除在未来大国博弈中采取更加中立和平衡的立场,而非一味地依赖美国。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印关系的起伏已成为常态。对于中印关系,“既要有最好的期待,也要做应对不测的准备”。无论印度方面出于何种原因对华采取积极态度,这对于中印关系乃至整个亚洲都是一个利好。正如莫迪所言,21世纪是亚洲世纪。很显然,离开中印良好互动的亚洲世纪并不完整。印度与中国应该以健康自然的方式竞争,而不能让分歧升级为冲突。今年是中印建交75周年,双方完全可以抓住这一机遇,逐步恢复对话机制,深化经贸合作,促进人文交流,推动两国关系重回正轨。
与中国合作,孟加拉国全方位获益
苏吉特·库马尔·达特表示,近日,孟加拉国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完成任内首次访华行程,这为孟中建交50周年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孟中双边关系日益密切,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和贸易投资领域。两国的合作推动了多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落地运行,重塑了孟加拉国的国家经济和交通运输体系。
帕德玛大桥铁路项目致力于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和西南地区之间建立更顺畅的连接,以改善交通运输系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孟加拉国乃至南亚首条水下高速公路隧道——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将改善整个吉大港的交通网络,促进港口城市的经济增长。达卡 – 阿苏利亚高架高速公路将实现阿苏利亚地区与达卡和吉大港的全线贯通,同时改善首都地区的城市交通。这些雄心勃勃的项目表明,孟中在推动孟加拉国区域一体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联系正在不断加强。
尤努斯博士对中国的访问将进一步推动两国深化互利合作,巩固双边友好关系。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两国政府间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这不仅表明两国关系取得了重大进展,还将两国合作从基础设施建设扩展至高新技术领域。孟加拉国已利用中国的医疗技术建立了一个机器人实验中心,以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并巩固其主要医疗中心地位。该项目充分展示了中国的技术优势,将有力地推动孟加拉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通过参与数字经济、5G通信、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的跨国合作,孟加拉国正积极投身于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是上述多个领域的全球领先者,其提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资源非常宝贵,能够帮助孟加拉国加快发展进程。孟加拉国可以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实现经济领域的现代化,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在多个行业使用人工智能、实施电子政务等。此外,基于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具有更强大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提升孟加拉国政府的行政效率,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孟加拉国政府将维护粮食安全与提高农业生产力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项长期国家战略,以实现孟加拉国的农业现代化目标。通过传授农业精准灌溉、作物混栽种植等技术,中国的农业技术项目为孟加拉国的农业部门提供了巨大帮助。这些合作项目不仅能够提高孟加拉国的粮食产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进口粮食的依赖,还能为孟加拉国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可以预见,尤努斯博士的访华之行还将催生更多的合作项目,可能涵盖社会治理、可持续发展、创新创业等领域。孟加拉国需要在综合考虑整体经济运行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与中国的合作机会,促进上述领域的快速发展,实现本国的发展目标。
虽然尤努斯博士访华凸显了孟中关系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气象,但其战略意义不止于此,还将对南亚国家与中国的未来互动产生深远影响。实际上,在尤努斯博士访华之前,巴基斯坦新任总统扎尔达里已于今年2月访华;斯里兰卡新任总统迪萨纳亚克于今年1月访华;尼泊尔新任总理奥利于去年12月访华;马尔代夫新任总统穆伊兹于去年1月访华。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南亚国家新领导人的访华安排正在不断“打破传统”。传统上,南亚国家新领导人一般会优先选择印度作为首要出访地(巴基斯坦除外),以表明印度在其外交政策中的优先地位。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南亚国家新领导人正在打破这一传统。比如,尤努斯博士并没有选择印度作为首访目的地,而是将中国作为外访第一站。穆伊兹也是在访印之前先访华,同样,奥利也没有将印度作为外访首站。迪萨纳亚克虽然首先访问印度,但仅仅不到一个月,他就出访中国。这表明,南亚国家不仅日益认识到中国的强大经济实力,也更愿意接纳中国在南亚拓展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并非西方媒体所鼓吹的威胁,而是合作机会和发展机遇。正如尤努斯博士访华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南亚国家与中国之间存在着非常多的合作机会。中国正在引领全球技术创新,这也是南亚国家正积极参与的全球重大变革。借助中国的技术优势和投资机会,南亚国家能够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本文围绕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热点,通过三位学者的观点,展现了中国与环喜马拉雅地区国家在贸易投资、互联互通、新兴技术等多领域的紧密合作成果。分析了中印关系转圜的动因及影响,强调中印良好互动对亚洲世纪的重要性。同时阐述了孟加拉国与中国合作带来的全方位益处,以及南亚国家对中国合作态度的转变。未来,中国与环喜马拉雅地区国家有望在全球南方框架内深化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Weav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9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