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小米SU7爆燃事故展开,详细讲述了事故经过、小米公司的初步回应、家属质疑等内容,并对车门锁死和车辆自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在古老的智慧中,有这样一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虽然将其置于此次小米SU7爆燃事件中,或许并非十分恰当,但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自事件发生以来,网络舆论持续发酵的状况。
时间来到4月1日,也就是事故发生后的第4天,小米公司终于给出了初步回应。
综合前些天遇难者家属和室友所描述的情况,我们大体能够还原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2025年3月29日,三名大学生怀揣着考编的梦想,驾驶着其中一名大学生男朋友的车,从武汉出发前往安徽。然而,一场悲剧却在当晚悄然降临。
晚上10点多,当车辆行驶在高速上时,意外突然发生。小米救援第一时间打电话给车主,检测结果显示是爆胎。但车主表示当时并非自己在开车,随后便转而联系自己的朋友以确认具体情况,可令人焦急的是,一直都联系不上。
无奈之下,车主只能通过查询相关线路的车祸信息,最终在网上发现了高速上的车祸情况,并确定出事车辆正是三名大学生所驾驶的那辆车。
此后,网络上陆续出现了多个自称是遇难者家属的人,他们所披露的信息惊人地一致:高速修路,车辆撞上护栏,接着起火燃烧,车门锁死,最终车内人员不幸被烧死。
截至目前,由于尚未有官方部门发布相关通报,所以具体的伤亡情况仍然是个未知数。不过,从网传的现场画面来看,家属所言大概率是真实的。
然而,网友们心中始终存在一个疑惑:这些既非当事人,也非目击者的遇难者家属,是如何知晓如此详细的信息的呢?虽然我们能够理解遇难者家属悲痛的心情,但关于车门锁死这一说法,或许缺乏足够的客观性。
经过几天的舆论发酵,小米公司针对此次事件回应了一些细节,其中包含了事故发生前后的一些关键性数据。
数据显示,事故发生前,车辆一直处于智能辅助驾驶状态,车速为116km/h。在此期间,驾驶员有轻度分心的表现,在事故发生前8分钟,甚至出现了手离开方向盘的举动。
事故发生前2秒,车辆发出了“请注意前方有障碍”的预警,并开始自动减速。
事故发生前1秒,驾驶员紧急接管车辆,将方向盘往左转角22.0625度,同时踩下制动踏板,并持续加大踩踏板的力度,随后又将方向盘往右转角1.0625度,最终车辆速度降至97km/h,与水泥护栏发生了碰撞。
碰撞发生后,小米救援系统迅速被触发,立即报警并呼叫了120急救服务,同时与车主取得了联系,确认当时并非车主在驾驶车辆。
晚上11点左右,也就是距事故发生约15分钟后,120救护车赶到了现场。不过,在小米公司的回应中,并未提及事故的伤亡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公司表示将在警方的许可与指导下,与事故受难者家属取得联系,全力协助善后事宜,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但家属却称,从事件发生到现在,小米方面从未有人与他们联系过。
此外,家属提出的两个最为关键的质疑,也是网友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一是为什么车辆在撞到护栏后会自燃?二是为什么车门会锁死?然而,小米公司在回应中并未对这两个问题作出解答。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车辆自燃基本可以确定,但对于车门锁死这一说法,目前并没有任何官方依据,所以其真实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实际上,市面上的大部分电车,包括小米车在内,车门都配备了一套备用的机械门把手。即便电池损坏,只要扳动机械把手,车门依然可以打开。
那么,当时驾驶员和乘员没有打开车门逃生,存在多种可能性。有可能是因为车是借来的,他们不熟悉车门有机械锁这一功能;也有可能是车辆撞上护栏时,车内人员就已经失去了行动能力;或者是电池自燃的速度极快,车内人员根本来不及反应;还有可能是车门出现严重变形,车锁被卡死,车内人员难以自行破门而出。
对于车辆自燃这一问题,无论车企如何宣传,都无法改变电池具有化学属性这一事实。即便拥有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电池不会发生自燃,这仅仅是一个概率问题。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们需要关注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这可能是多方面的,但驾驶员在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下分心,无疑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不禁会想,如果没有智能辅助驾驶,驾驶员是否会更加专注于路况,从而避免撞上护栏呢?二是发生伤亡事故的原因,重点或许还是在于车辆自燃。从事故发生到救护车抵达现场,15分钟的时间虽然不算长,但对于燃烧的车辆来说,却显得十分漫长。
本文详细介绍了小米SU7爆燃事故的经过、小米公司的回应以及家属的质疑,对车门锁死和车辆自燃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需关注交通事故和伤亡事故的原因。目前事故的具体情况仍有待官方进一步调查和通报,希望相关方能够尽快查明真相,给遇难者家属和社会一个合理的交代。
原创文章,作者:Gaie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