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中新ETF互挂的新进展,详细介绍了利安 – 招商中证红利指数型ETF在新加坡交易所成功上市这一事件,包括该ETF的特点、相关人士对其意义的解读,以及中新ETF市场的发展现状等内容。
在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中,中新金融合作领域又迎来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成果。中新ETF互挂再落重要一子,为两地资本市场的交流与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
21世纪经济报道从新加坡交易所(以下简称“新交所”)方面了解到,近日,利安 – 招商中证红利指数型ETF(Lion – China Merchants CSI Dividend Index ETF)在新交所成功挂牌上市。这一项目是新交所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深度合作的结晶,同时也是中新ETF互联互通机制下推出的第9只ETF。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利安 – 招商中证红利指数型ETF设立了人民币份额。它成为了首只可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的ETF互挂产品,这无疑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举措。该ETF为投资者精心打造了一个涵盖多元化派息股票的投资组合,能够为投资者带来稳定的被动收入,这对于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据了解,利安 – 招商中证红利指数型ETF的标的ETF——招商中证红利ETF,早在2019年11月就已成立。根据上交所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6日,其最新份额达到了50.05亿份,流通规模约为76亿元,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招商基金副总经理孙明霞高度评价了这一产品。她表示,利安 – 招商中证红利指数型ETF作为中新ETF互挂框架下首只在新交所使用人民币交易的产品,不仅是双方持续深化合作所取得的优秀成果,更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产品的成功上市,标志着中新在持续深化金融合作方面又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新交所集团股权部主管黄耀龙也对这一事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他指出:“这只最新上市的ETF是中新ETF互联互通机制下推出的第9只产品,它突显了两个市场间日益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加强跨境互联互通以及扩大投资者准入方面,这只ETF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这些情况可以明显看出,中新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正变得越来越宽阔,双方的联系也日益紧密。
此前,新加坡交易所中国区主席、董事总经理陈庆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曾透露,在新交所挂牌的ETF资产管理和交易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截至2024年12月末,中新互联互通挂牌的7只ETF的管理规模为6.2亿新元。他分析道:“首先,ETF作为一种投资产品,其交易成本相对较低,而且随着市场对被动投资的关注度不断提高,ETF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其次,通过中新ETF互通的渠道,不同市场的投资者可以参与到对方市场,这也体现了投资人对对方市场的信心和对产品的浓厚兴趣。”
根据新交所的最新数据显示,随着利安 – 招商中证红利指数型ETF的上市,新交所挂牌的ETF总数已达48只,中新互联互通挂牌的ETF达到9只。截至3月24日,新交所ETF市场的总资产管理规模(AUM)达137亿新元,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本文围绕利安 – 招商中证红利指数型ETF在新交所上市这一事件,阐述了其作为首只人民币交易的ETF互挂产品的特点和意义,同时介绍了中新ETF市场的发展情况。这一事件不仅是中新金融合作深化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以及ETF市场的良好发展前景,预示着中新资本市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原创文章,作者:Julian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9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