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下午,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190名师生代表齐聚重庆市巴南区南泉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缅怀先烈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学习红岩精神,同时介绍了学院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方面的举措和实践育人体系。
在3月27日下午这个意义非凡的时刻,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的190位师生代表齐聚一堂。这些代表涵盖了学院团委学生会成员、学生党员代表以及少数民族学生代表等。他们一同来到了重庆市巴南区南泉革命烈士陵园,怀着无比崇敬和肃穆的心情,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了一场缅怀革命先烈、深入学习红岩精神的活动。活动包括敬献花篮、激情传唱红色歌曲、深情诵读红色诗歌、生动宣讲红色故事、用心追忆红色年代以及庄严重温誓词等环节。
活动现场。重庆大学供图
活动一开始,庄严肃穆的氛围便如一层厚重的帷幕,紧紧笼罩着整个陵园。全体青年整齐地肃立着,他们的目光中透露出坚毅与果敢,伴随着激昂的旋律,大家齐声奏唱国歌。那歌声,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辈们的呐喊相呼应。随后,英姿飒爽的礼兵迈着整齐的步伐,缓缓敬献花篮。全体人员纷纷行注目礼,接着庄重地行三鞠躬礼。这每一鞠躬,都饱含着当代青年对革命先辈们的深切缅怀和无尽敬意。
“你们的牺牲不是终点,而是我们奋斗的起点。”祝欢婷和张沥丹两名学生饱含深情地敬献诗文。在诗文里,她们生动地讲述了南泉革命烈士的故事。那些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广大青年前行的道路。通过讲述这些故事,激励着青年们大力弘扬伟大的红岩精神,紧紧握住时代的接力棒,共同担当起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祭扫活动不仅仅是对革命先辈的深情缅怀,更是学院扎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培育时代新人的有力见证。”学院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以网络推广为重要抓手,广泛宣传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吸引了众多师生积极投身其中,让思政教育不再仅仅是书本上那些抽象的文字,而是化作了可感可触的精神滋养,融入到了师生们的内心深处。
据了解,为了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重庆大学启动了“行走的红岩思政课堂”项目。该项目组织了近千名师生,奔赴重庆红岩思政课外基地,开展了一系列感悟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塑造时代新人的活动。而此次行走的红岩思政课堂活动,正是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构建“1 + 3 + N”实践育人体系的生动体现。这个体系以1个实践基地为依托,设计了N个实践课程模块,旨在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革命文化、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弘扬革命文化方面,学院十分注重挖掘本土红色资源。通过红色歌曲传唱、红色经典诗歌诵读、红色故事宣讲、红色年代追忆这四部曲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刻感悟红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学生们明白,自己肩负着时代发展的重任,要赓续奋斗华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围绕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在南泉革命烈士陵园的缅怀活动展开,介绍了活动形式和意义。同时阐述了学院在“大思政课”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育人体系,强调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性,激励青年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重任。
原创文章,作者:Ambitiou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