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 2025 年“世界便秘日”暨“中国便秘日”展开,由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药剂科主管护师介绍肿瘤患者便秘的情况、成因以及药物治疗方法,旨在关注肿瘤患者肠道健康,提升其生活质量。
在 2025 年 3 月 28 日,第十二个“世界便秘日”暨“中国便秘日”如期而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药剂科钱石静主管护师为大家带来了关于如何应对便秘的专业知识,特别聚焦于肿瘤患者的肠道健康问题,期望能为提升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便秘,简单来说,就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者即便有便意,排便过程也十分困难。在肿瘤患者群体中,便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症状,它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多种因素导致肿瘤患者容易出现便秘。化疗药物在发挥杀死肿瘤细胞作用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的肠道细胞产生不良影响。例如长春碱类药物,它会使肠道平滑肌松弛,让肠道蠕动速度明显减缓。这就导致粪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过长,其中的水分被过度吸收,最终引发便秘。
阿片类药物是肿瘤患者常用的镇痛药物,像羟考酮、芬太尼、吗啡等都属于此类。这类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来产生镇痛效果,但与此同时,它也会对肠道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使得肠道蠕动减慢,进而导致便秘。
一些止吐药物,比如托烷司琼、昂丹司琼等,虽然能够有效控制化疗引起的呕吐症状,但它们可能会引起肠道动力的改变,从而引发便秘问题。
部分生物免疫制剂,特别是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对肠道的正常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导致便秘的发生。
针对便秘问题,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的机制来促进肠道蠕动、软化粪便或者刺激肠道排便,从而缓解便秘症状。
1. 泻药
泻药是治疗便秘的常用药物,它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促进肠道蠕动、软化粪便或刺激肠道排便。根据其作用机制和特点,泻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渗透性泻药:这类泻药主要是通过增加肠道内的渗透压,吸引水分进入肠道,从而增加粪便的体积和含水量,以此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常见的渗透性泻药有乳果糖、聚乙二醇等。
刺激性泻药:它直接作用于肠道黏膜,刺激肠道平滑肌收缩,加快肠道蠕动速度,进而促进排便。常见的刺激性泻药包括番泻叶、比沙可啶等。
容积性泻药:主要是通过增加粪便的体积,来刺激肠道蠕动,达到促进排便的目的。常见的容积性泻药有甲基纤维素、车前子等。
润滑性泻药:通过润滑肠道,减少粪便与肠道壁之间的摩擦,使粪便更容易排出体外。常见的润滑性泻药如液体石蜡等。
2. 外周阿片μ受体抑制剂(PAMORA)
对于那些因使用阿片类药物而出现便秘的肿瘤患者来说,外周阿片μ受体抑制剂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这类药物能够特异性地阻断外周阿片受体,减轻阿片类药物对肠道蠕动的抑制作用,从而缓解便秘症状,而且不会影响阿片类药物的中枢镇痛效果。常见的药物有甲基纳曲酮、纳洛塞醇、纳地美定等。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肿瘤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便秘时,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这样才能确保安全有效地缓解便秘问题。
本文介绍了在“世界便秘日”同济医院护师针对肿瘤患者便秘情况的讲解,阐述了肿瘤患者便秘的常见成因,包括化疗药物、阿片类药物、止吐药物和生物免疫制剂的影响,还详细说明了便秘的药物治疗方法,如不同类型的泻药和外周阿片μ受体抑制剂,强调患者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保障安全有效。
原创文章,作者:Delil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9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