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宁波舟山港,阐述了港口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介绍了其在全球港口排名中的领先情况,着重讲述了宁波舟山港正在发生的向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变革,包括功能延伸和绿色转型等方面,展现了其作为世界一流港口的发展态势。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港口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约95%的进出口贸易货物量依靠海运来完成。港口,作为这样一个基础性、枢纽性的设施,宛如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为国家的繁荣稳定提供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如今,中国已然是当之无愧的港口大国。在2024年,全球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中国分别占据了八席和六席。这一卓越的成绩,彰显了中国港口在世界舞台上的强大竞争力。
而在众多港口之中,宁波舟山港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从货物吞吐量来看,宁波舟山港已经连续16年蝉联全球第一。在保持“大体量”的基础上,一场向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变革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展开。
义乌正在加快建设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
变革二——功能延伸
在宁波舟山港铁路穿山港站,满载集装箱的火车缓缓驶入。来自义乌的商品,才刚刚卸下火车,便迅速装上了货轮。
宁波舟山港拥有北仑、穿山、梅山、大榭、金塘等多个集装箱码头群。然而,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在距离宁波约200公里外的义乌,还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第六港区”。
借助“浙江e港通”平台,关务、港务、船务等一系列港口业务实现了前置。商家在“第六港区”就能够完成所有出海手续,之后货物到宁波舟山港便可以直接登船出海。
义乌只是一个典型的缩影。自2024年9月“浙江e港通”上线以来,仅仅半年时间,它就已经覆盖了全国20个站点,成功实现了港务、关务、船务、信息、管理的“五位一体化”。这一创新举措,让内陆港站摇身一变,成为了国际贸易的“始发港”和“目的港”。
海铁联运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更是让数以万计的制造企业从中受益,实现了货物的顺畅流通和高效循环。
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海岸线旁矗立着风机。
变革三——绿色转型
当我们站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12楼观景平台上远眺,可以看到海岸线旁矗立着2台风机,它们与24000平方米的光伏矩阵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独特而美丽的画面。
如今,穿山港区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水运港 – 船多能源融合技术及集成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风机与光伏累计发电量已突破2000万度。这一突破意义非凡,它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环境效益,还能够有力地推动经济效益与产业升级。
单从经济账来计算,该项目预计每年能为宁波舟山港节约能源成本超2500万元。而且,其配套的制氢加氢加气一体化综合能源站,将带动氢能集卡、氢能叉车等装备产业化,形成一套可复制的港口多能源融合技术体系。
更为重要的是,未来一旦该经验在全国全面推广,将大幅提升我国港口的减排潜力,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人们常说,港口兴,则城市兴;港口兴,则经济兴。在当今时代,一座港口已经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货物中转站,它更是全球供应链的智能调度中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硬核”力量。
如今,这座位于东海之滨的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正以其独特的方式,重新定义着“世界一流港口”的模样。
本文介绍了港口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以及中国在全球港口领域的领先地位,重点聚焦宁波舟山港,阐述了其在功能延伸和绿色转型方面的变革。功能延伸通过“浙江e港通”和海铁联运让内陆港站成为国际贸易重要节点,绿色转型则借助多能源融合技术取得显著效益,展现了宁波舟山港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态势,有望为我国港口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
原创文章,作者:Ro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9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