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达万高铁左线福寿跨渝万城际特大桥首个跨既有高铁钢横梁吊装完成这一重要事件,介绍了施工地点、方式、难度,以及施工团队采取的工艺和技术,还提及后续的施工计划和高铁建成后的意义。
近日,记者从成达万高铁公司处了解到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在3月27日凌晨时分,新建的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高速铁路(以下简称:成达万高铁)迎来了一个关键的建设节点。随着左线福寿跨渝万城际特大桥一榀重达165.8吨的门式墩钢横梁稳稳地落在支座上,这标志着成达万高铁首个跨既有高铁钢横梁吊装作业圆满完成。此次施工作业意义非凡,作业面上跨郑渝高铁,它不仅是三峡库区首次跨既有铁路线施工作业的成功范例,更为后续的桥梁架设工作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成达万高铁左线福寿跨渝万城际特大桥坐落于重庆市万州区。这座大桥上跨郑渝高铁,两线交叉的角度为13度,采用3孔32米简支梁的方式通过。桥梁的下部结构是钢横梁门式框架墩。为了尽可能减少施工对既有高铁正常运行的影响,中铁三局成达万16标施工团队经过精心策划,决定采用预制门式墩钢横梁,然后以吊装的方式来跨越既有高铁。然而,此项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仅技术难度极高,而且安全风险也不容小觑。
据中铁三局成达万16标副指挥长张金鸽介绍,郑渝高铁是连接郑州和重庆的重要高速铁路通道,此次跨越的区段日均通行列车多达157列次。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对既有高铁的影响,施工人员采用了“工厂分节制造、桥址整体焊接”的先进工艺。他们提前预制了3个门式墩钢横梁,分别用于成达万高铁左线福寿特大桥的5、6和7号墩。这些墩的高度在26米至27米之间,单榀钢横梁的重量达到了164.7至165.8吨,横向跨度统一为21.5米。门式墩钢横梁在工厂制作完成后,被运输到郑渝高铁左侧进行拼装。
3月27日,在成达万高铁的建设现场,施工人员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着高铁钢横梁的吊装作业。时间回溯到3月26日23点30分,来自中铁三局成达万16标、重庆工电段等10余家单位的100余名工作人员齐聚成达万高铁左线福寿特大桥,对7号门式墩钢横梁展开吊装作业。施工人员首先将郑渝高铁接触网断电,然后通过500吨履带吊车将门式墩缓缓起吊。在起吊过程中,利用北斗定位系统实时校准吊装姿态,确保梁体与墩顶预埋件的对位精度控制在5毫米以内。随后,施工人员进行墩梁加固、墩柱混凝土浇筑等一系列施工操作,最后完成吊车走行、配重转移、清场以及郑渝高铁线路的恢复工作。经过5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最终成功实现了既定的施工目标。
据成达万高铁公司达州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张宗伟介绍,在此次跨既有高铁门式墩钢横梁吊装施工中,项目团队运用了“预埋定位钢板 + 支撑牛腿焊接”的先进技术。在吊装作业开始前,施工人员提前在墩身预埋定位钢板,并对钢板的高程及平面坐标进行了精准测量。随后,根据预埋钢板的定位参数,在钢横梁相应位置焊接支撑牛腿,以此确保对接位置准确无误,实现了毫米级的安装精度。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国内同类高铁跨越施工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3月27日,在成达万高铁建设现场,施工人员们忙碌的身影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成达万16标项目部已经制定了后续的施工计划,他们计划在接下来2个凌晨时段的“天窗期”内完成剩余2跨钢横梁的吊装工作。并且,项目部力争在2025年底实现标段内路桥主体工程的收官,为2027年成达万高铁的顺利通车创造有利条件。
可以预见,成达万高铁建成后,将形成一条成都直达中原和京津冀地区的便捷客运通道。这不仅会极大地便利沿线群众的出行,还将有力地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围绕成达万高铁左线福寿跨渝万城际特大桥首个跨既有高铁钢横梁吊装完成这一事件展开,介绍了施工的难度、采用的工艺和技术,以及后续施工计划和高铁建成后的意义。此次吊装成功是三峡库区首次跨既有铁路线施工作业的典范,为国内同类高铁跨越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成达万高铁的顺利建设和通车奠定了基础。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6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