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铁路多式联运“一单制”功能上线展开,介绍了传统多式联运存在的问题,“一单制”的优势、相关合作情况,以及海铁联运的发展成效和现状,展现了铁路货运在提升服务能力和运输效率方面的积极变革。
在传统的货物运输领域,存在着诸多棘手的问题。单证程序繁琐、换装效率低下以及信息孤岛等现象屡见不鲜。一趟货物的运输,货主需要辗转与铁路、港口、航运等多方主体进行对接,还要协调不同的运输标准。这一系列的操作严重影响了物流效率,同时也大幅增加了物流成本。相关数据显示,传统多式联运由于环节冗余,产生的滞留、损耗成本占比高达20%。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铁路多式联运迎来了重大革新。3月19日,全国铁路多式联运“一单制”功能正式上线。首趟“一单制”班列搭载着工业用盐从江西樟树出发,通过铁路和海运,直接抵达辽宁营口港。这一举措使得运输效率大大提升,运输成本相较于传统多式联运也有所下降。
今年2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与中谷物流、信风海运、安通物流、泛亚航运4家航运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面向客户联手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一单制”运输服务。在此次合作中,国铁集团95306平台与海运订舱系统实现了深度融合,构建起铁水联运数字化神经网络。该网络能够实时匹配班列与班轮周期,让货物位置全程可追溯。
相较于传统运输服务,多式联运“一单制”具有显著优势。它以一张运单串联起铁路和水运,明确了运输过程中的责任主体,真正实现了“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次结算”。早在去年11月,国铁集团就签发了全国首张集装箱多式联运“一单制”运单,该运输方式试行后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好评。此次签署的“一单制”运输服务协议,为行业内提供了更多“铁路班列 + 航运班轮”相结合的多式联运产品,简化了货物换装和交接流程,有效解决了流程繁琐、标准多样的问题。货主只需在铁路95306平台提交一次申请,就可以享受全过程物流服务,不仅流程得到了简化,物流成本也随之降低。
为了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国铁集团推动所属中铁集装箱公司与航运企业在货物品名、箱型、包装等标准规则上互认,规范统一了集装箱多式联运运单和铁水联运作业流程,还制定了数据交换报文标准。这一系列措施打破了多式联运在空间与时间上的限制,大幅降低了运输过程中的转场、装卸、搬运次数,减少了客户与铁路、水路等多个承接运营者的沟通时间,物流转接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海铁联运方面,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2月份,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6.22亿吨,同比增长2%,日均装车17.5万车,同比增长3.5%,集装箱运量1.29亿吨,同比增长14.6%。铁路货运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货运量的增长体现了工业生产、基础建设、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活跃度的提升。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以及“双碳”目标的背景下,铁路货运优势凸显,铁路货运改革也提上了日程。从优化调度到提升装卸效率,再到多式联运的推广,铁路货运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运输效率。
这次海铁联运取得了显著成效,运输时间压缩了5天,成本直降10%,打破了港口、铁路与海关的合作壁垒,让物流走向多元融合。自2024年以来,国铁集团成立了40个铁路物流中心,提供铁路“一单制”服务。哈尔滨铁路物流中心主任徐俊国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这一举措受到了港口和船运公司的欢迎。铁路班列货量大,有效缩短了船运公司的集货时间,也减少了货物在港口的寄存时间,运输效率提升了40%。货主只需登录铁路货运95306平台,运输过程全程可追踪。
特别是在推动铁海联运发展方面,鸿景智库数据显示,国内港口与铁路设施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港区专用线普及率提升,目前全国沿海和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铁路进港率超过90%。港站模式(铁路货场或中心站修建在港口周边或者内部)逐渐推广。在天津港、宁波舟山港等港口将专用线与港站模式相结合,实现了海铁联运的紧密衔接。
本文介绍了传统多式联运存在的效率低、成本高问题,重点阐述了全国铁路多式联运“一单制”的上线及优势,包括提升运输效率、降低成本、简化流程等。同时,还展示了海铁联运的发展成果,如货运量增长、打破合作壁垒等,体现了铁路货运在改革中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运输效率,推动物流行业向多元融合方向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Delil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9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