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含山公园,感受“城在绿中”的生态之美,含山县“三提升”行动: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

本文聚焦含山县的“民生园林”建设,详细介绍了口袋公园的惠民成果、绿化设施的双提升以及精细管理的长效机制,展现了含山县从“绿在城中”到“城在绿中”的生态转变。

当你漫步于含山县环城南路那新建成的东苑游园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蜿蜒曲折的塑胶步道,好似一条灵动的丝带,将那绿意葱茏的景观带紧密串联起来。在彩色的游乐设施之间,一群天真无邪的孩童正尽情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游园。而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则沿着那明亮的亮化步道,迈着悠闲的步伐,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惬意。

家住阳光小区的王女士对此深有感触,她满脸笑容地说道:“这里以前可是杂草丛生的荒地,没想到现在变成了家门口这么好的‘谈心地’。晚饭后我带着孙子来这儿玩,特别方便。”王女士的这番话,生动地体现了这里的巨大变化。而这样的蜕变,正是近年来含山县大力推进“民生园林”建设的一个鲜活例证。

口袋公园惠民生

2024年,含山县市政园林服务中心巧妙运用马鞍山“十位一体”工作法,充分挖掘城市的“边角地”,让这些原本不起眼的地方摇身一变,成为了城市的“金角银边”。随着环城路与环峰路交叉口游园、东苑游园等项目的相继落成,城区公园的服务半径成功扩展至“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全新格局。

其中,商贸城街心广场的变化尤为引人注目。通过立体化改造,这个原本功能单一的商业广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增了64个机动车专用停车泊位和12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题。同时,依托原有的旋转楼梯,增设了广场绿化隔离带,对绿化布局进行了优化。还移栽了香樟、枫树等30多株观赏树木,开辟了1000多平方米的林下休憩空间。商户李先生对改造后的广场赞不绝口,他竖起大拇指说:“现在接送孩子的时候能有地方停车,等孩子的时候还能在这么美的景观里休闲活动,这空间利用得太巧妙了!”

绿化设施双提升

含山县的水景公园、市政公园、东门河公园都迎来了绿化与亮化的双重提升,展现出崭新的风貌。一条总长6.86公里的塑胶绿道,宛如一条璀璨的翡翠项链,将5处新建笼式球场与12组智能健身器材串联在一起,实现了功能与颜值的完美融合。

为了进一步美化环境,公园内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补植工作。重点补种了草坪,并在大树下黄土裸露的区域种植了常春藤、麦冬、兰花、三七等地被植物。同时,对损坏的市政设施、防腐木、护栏、文化墙、凉亭等进行了翻新或维修更换,还增设了座椅、垃圾桶等配套设施。此外,得胜河公园内的篮球场、羽毛球场地面及一条塑胶路面得到了维修,太湖山南路景观带及和谐苑的雨水箅也完成了修复,使得公园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精细管理促长效

据了解,含山县目前的公园管理面积已达到120.4万平方米,绿化养护面积为156.6万平方米,拥有行道树10662棵,还有1697平方米的四季时花需要更换。为了全面做好全时绿化养护工作,含山县市政园林服务中心严格遵循“高标准、精细化、常态化”的原则。

在浇水作业方面,他们科学安排,利用多种方式对城区绿化进行全面浇灌。同时,对各类树木进行细致的隐患排查,及时修剪病残枝、干枯枝等,消除安全隐患,保持园林景观的整洁。含山县城管局园林服务中心主任王祖兵介绍说:“在绿化修剪整形方面,我们更加注重细节处理。我们组织了专人定时维护绿植生长,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整体景观效果,确保绿篱轮廓清晰、线条整齐,为市民营造一个更加整洁、有序的绿化环境。”

如今,含山县正从“绿在城中”逐步迈向“城在绿中”,以工匠精神精心雕琢生态底色。随着“三提升”专项行动的持续深入推进,含山县将继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生活不再是梦想。

本文围绕含山县的“民生园林”建设展开,阐述了口袋公园给居民带来的便利,绿化设施的提升改善了公园环境,精细管理保障了园林的长效发展,展现了含山县在生态建设方面的积极成果和努力方向,正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不断迈进。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932.html

(0)
GraysonGrayson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