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员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搭乘波音“星际客机”执行首次载人试飞任务时,因推进器故障等问题返航推迟,最终搭乘SpaceX“龙”飞船回家的事件。还提及美国政治乱象对航天活动的干扰、宇航员的心态、威廉姆斯创造的太空行走纪录、“加班费”争议,最后对比了中国航天在保障航天员安全返回方面的措施。
时光回溯到去年6月5日,美国宇航员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怀揣着探索太空的梦想,搭乘波音公司精心打造的“星际客机”,踏上了首次载人试飞的伟大征程。这原本是一次充满期待与挑战的飞行,二人原计划在同月14日顺利返回地面,结束为期8天的太空“出差”任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飞行过程中推进器突发故障,紧接着又出现氦气泄漏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使得他们的返航时间被一次又一次地推迟。原本短暂的8天太空之旅,瞬间变成了遥遥无期的太空“长驻”。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迅速展开行动,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决定让他们留在空间站,并安排他们搭乘SpaceX公司的“龙”飞船返航。为了实现这一计划,NASA不得不对宇航员轮换计划进行大幅调整。他们将去年9月抵达空间站的Crew – 9乘组去掉两人,为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腾出返航的座位。但这项任务的原计划为期6个月,这就意味着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需要在太空中额外“加班”6个月。更不巧的是,上周五接班的Crew – 10乘组延迟了一个月升空,直到完成使命的4人踏上回家的路,这场漫长的太空滞留才终于迎来了转机。
美国国内的政治乱象也如同一片阴霾,严重干扰了航天活动的正常进行。今年上任后不久,特朗普公开向SpaceX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施压,要求他迅速接回威尔莫尔和威廉姆斯,同时还指责前总统拜登“抛弃了”这两名宇航员。马斯克则补充称,SpaceX原本有能力更早地将两人带回家,但这一计划遭到了拜登政府的搁置。政治的纷争让原本就复杂的航天救援行动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对于地球上纷纷扰扰的争论,两名宇航员在与地面对话时展现出了豁达的心态。他们表示,自己被迫“加班”并非政治原因所致,也不像外界所声称的那样“被困”在太空中,或是被“遗弃”。在他们看来,载人航天任务本身就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挑战,每一位宇航员在踏上征程之前都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且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漫长的任务期间,威廉姆斯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毅力,她进行了多次太空行走,并成功打破了女性宇航员太空行走的总时长纪录,达到了62小时6分钟。回顾太空探索的历史,1995年3月22日,俄罗斯宇航员波利亚科夫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待了近438天,曾创下在太空连续工作时间最长的纪录。
两名宇航员滞留期间的“加班费”问题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据悉,作为GS – 15级联邦雇员,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每年工资在125133美元(约合人民币90万元)至162672美元(约合人民币117万元)之间,但286天的“加班费”总共只有1148美元(约合人民币8300元)。这一微薄的“加班费”与他们在太空中所承受的巨大风险和压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随着滞留太空9个月的美国宇航员终于回家,网友们的好奇心也被点燃,纷纷好奇中国空间站会不会发生类似的航天员“滞留”情况。3月19日,“为什么中国航天员能按时回地球”的话题更是冲上了微博热搜。
航天专家介绍,我国在航天保障方面有着完善的体系。我国任何一个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地面都有一枚运载火箭和一艘飞船处于待命状态。一旦航天员在太空中遇险,地面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启动救援程序,接回航天员。此外,神舟飞船还具有自主应急返回能力,一旦发生严重威胁航天员生命的故障时,神舟飞船能够随时紧急撤离空间站,安全返回地球。
本文详细讲述了美国宇航员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太空滞留9个月的事件,包括任务受阻原因、NASA的应对措施、政治因素的干扰、宇航员的心态和成就、“加班费”争议等内容。同时,对比了中国航天在保障航天员安全返回方面的完善体系,凸显了中国航天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原创文章,作者:Ro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