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伯慧:从田野到词典,为汉语方言研究奉献一生,深耕方言研究,詹伯慧用一生书写语言学传奇

著名语言学家詹伯慧的学术生涯,包括他对方言研究的热爱、深入田野调查的经历、主编《汉语方言学大词典》的过程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展现了他为汉语方言研究事业的无私奉献。

在暨南大学校内的家中,我们见到了詹伯慧。这位清瘦的老人坐在椅子上,神情专注地对一篇文章提出修改意见。虽已94岁高龄,但他的表达依然清晰明了。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批语言学研究者,詹伯慧对语言学研究的热爱贯穿了他的一生。

詹伯慧:从田野到词典,为汉语方言研究奉献一生,深耕方言研究,詹伯慧用一生书写语言学传奇

詹伯慧参与学术讨论。

受访者供图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詹伯慧的人物小传。他出生于1931年,是广东潮州人。他是著名语言学家,曾任暨南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现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他主编了《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广东粤方言概要》等著作。2013年起,他组织全国老中青三代百余位方言学者,编纂出版了被誉为“汉语方言学史上一座丰碑”的《汉语方言学大词典》。

“方言研究要深入田野调查,不能只是‘坐而论道’”

1931年,詹伯慧出生在广东潮州。自小他就接受“双语教育”,与父亲用客家话交流,与母亲用潮州话交流,这使他很早就对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父亲詹安泰是著名的古典文学学者,精于词学。詹伯慧回忆说:“因此我也了解了一些语言学的东西。”在他的记忆里,自小家中就常有客人与父亲探讨学问,他在一旁聆听,也受到了熏陶。到了报考大学时,詹伯慧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时全国唯一的语言学系——中山大学语言学系。

1953年,詹伯慧大学毕业后前往武汉大学任教。1959年,他早期学术研究的代表作之一——《海南岛军话语音概述》发表。这篇文章揭示了海南岛南端崖城镇中留存于几千居民口中“北方方言岛”的语音面貌。当时,詹伯慧深入陌生地域,与当地人对话。他一边听,一边仔细观察对方的口型和发音,并认真记录下来。碰到不确定的地方,他会反复与当地人核对,最终将方言常用的语音、词汇、语法总结形成研究报告。关于海南岛的这份记录引起了诸多语言工作者的重视,对推动相关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3年,詹伯慧调入暨南大学任教。到了广东后,他依然秉持“语言学是口耳之学,必须要到田间地头去”的理念,坚信“方言研究要深入田野调查,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詹伯慧的学生、曾任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主任的甘于恩记得,当时50多岁的詹伯慧会和学生一起坐车到乡下去。师生们挤在车辆的狭窄空间里,一路颠簸。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詹伯慧还能苦中作乐,和学生说着笑着,唱着歌走进乡野田间。

在潜心调查研究中,詹伯慧主编的《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广东粤方言概要》等多部作品相继面世,受到了业界的好评。如今,他已出版语言学著作逾40部,发表论文逾400篇。甘于恩评价说:“詹老师既能坐得住冷板凳把学问做深,又能在业界形成影响力。他在暨大执教的30多年,也是南方语言学搭建框架、迅速发展的30多年。”

“编好大型方言辞书,必须下足功夫”

从事方言学研究几十年,詹伯慧目睹汉语方言辞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感到十分欣喜。他认为,应当有一部百科性质的大型方言辞书将这么多年的方言研究成果记录下来。于是,2013年,82岁高龄的詹伯慧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方言学大型辞书编纂的理论研究与数字化建设”,并以首席专家身份负责主编《汉语方言学大词典》。

詹伯慧介绍说:“‘方言学词典’与‘方言词典’,一字之差,内容和覆盖面大不一样。”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百科性质的方言学大词典,编写方案比一般方言词典复杂得多。他举例说:“例如,词典中要设置许多方言著作的条目,这些条目该写入哪些内容?又比如人物的条目,什么样的人能列入条目?……作为一部汉语方言学方面的专业性大词典,各项规范的运用,包括语言、行文规范,以至标点符号、数目字、年月日的运用等,理应都在编写条例中有所交代。”

詹伯慧还介绍,汉语方言发展的历史、各阶段的研究情况、研究成果和主要著作、主要方言学者都是这本大词典的重要内容,方言学的重要组织机构、学术活动、学术刊物等,也都应在这本大词典中有所体现。他组建了一支来自全国各地、老中青结合、上百人的队伍共同承担编写大词典的重任。为了形成统一的编写规范,詹伯慧将条目分为大、中、小条,并详细规定了其内容、比例,指导编写人员遵照应用。

詹伯慧说:“中国地大物博,语言资源丰富,我们要留住方言,留住历史底蕴。”在他眼中,语言是重要的资源,国家对语言工作高度重视并提供政策保障,语言工作者正应趁此机会,将方言调查、保护工作尽力做好。他常对团队成员说:“编好大型方言辞书,必须下足功夫”,鼓励大家将更多精力投入审稿,避免差错。最终,在经历4年严谨的编写、加工、修订后,这部465万字的大词典编纂完成。

“希望有更多人坚守语言学研究事业”

数十年来,詹伯慧不断投入精力,完善方言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1984年,詹伯慧在暨南大学文学院创立了全国第一个综合性的方言研究机构,自己兼任研究室主任,并在当年开始招收方言学的硕士生。1985年,詹伯慧被任命为暨南大学复办后第一任文学院院长。1990年,他被国务院学位办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建立了现代汉语(今“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1991年开始招收攻读汉语方言学的博士研究生。1994年,我国首批5名汉语方言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其中出自詹伯慧门下的就有4名。迄今,他已培养博士29人、硕士9人,他的很多学生都已成为汉语方言学研究领域的骨干力量。

随着年龄增大,詹伯慧在一线指导学生的情况越来越少,但他依然想要为学科建设出一份力。2020年,为了促进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奖励在中国语言和方言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学者,詹伯慧用50万元个人积蓄开设了“暨南大学詹伯慧语言学奖”。首届“暨南大学詹伯慧语言学奖”一等奖获得者、香港学者许子滨表示:“詹伯慧先生对港澳地区的语言研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对年轻学者也是不遗余力去帮助。有这样的前辈,我们开展研究的方向更加明晰,研究也更有动力。”

詹伯慧说:“岭南被誉为汉语方言的宝库,还有很多方言如同珍宝一样未被发现和发掘。设立语言学奖是希望有更多人坚守语言学研究事业,能够继续奉献自己的力量。做学问,必须要传承创新,希望能够激励年轻人青出于蓝。”

著名语言学家詹伯慧的学术生涯,他一生致力于方言研究,深入田野调查,主编多部著作和大型方言辞书,为汉语方言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他注重人才培养,设立语言学奖激励后辈,希望更多人坚守语言学研究事业,推动学科传承创新。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886.html

(0)
GraysonGrayson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