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情况,发布了《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详细阐述了该《意见》在建设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语言资源建设、信息化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及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具体内容。
3月31日,教育部召开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的核心内容是介绍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相关情况。从发布会上传出重要消息,《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
《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这一举措意义重大,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动态监测、收集和分析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国家语言能力建设、重点规划实施、重大工程进展等核心业务数据。其目的在于提高数据支持决策的效率,让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精准。
照片展示的是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现场。
在语言资源建设方面,《意见》有着多维度的规划。首先是以国家语言资源服务平台建设为基础,带动地方语言资源平台建设。在基础性语言资源建设上,实施国家关键语料库共建共享计划,重点支持建设大规模中文语料库、高质量民族语言文字语料库、手语盲文语料库、行业领域语料库以及语言监测动态语料库等。同时,加快应用性语言资源建设,着重推进助力学校教育教学、文化传承发展的资源建设。
开展战略性语言资源建设也是《意见》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重点建设支撑国家安全与发展、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等方面的语言资源。强化特色性语言资源建设,重点推进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数字化建设,充分开发利用好国家语言地图、中国语言知识图谱、中华精品字库等。
全面加强语言文字信息化体系建设是《意见》的关键任务。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要统筹推进语言文字基础性标准和信息化标准一体建设,构建一个覆盖全面、结构合理、科学可行的数字时代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以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标准建设为基础,支持面向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领域的语言资源建设、管理、应用、共享标准研究,重点推进语料库、数据标注、数据评价等规范标准的制修订。此外,还要推进大语言模型等基础术语规范化,制定手语和盲文的信息化标准,研制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标准以及甲骨文数字化共享技术标准。
《意见》还指出,要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培养语言文字信息化相关人才的机制,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依托国家语言文字关键研究领域领航计划,培养精通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的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加强语言人才供需机制研究,支持高等学校语言学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发展,着重培养“语言 + 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同时,面向语言文字信息技术产业及未来发展方向,加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
此外,构建协同创新体系也是《意见》的重要一环。要加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协同推进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的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应用创新和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地方、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等各方的协同作用,共建“数字中文”联盟,形成语言文字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共建共享和转化应用机制。探索国际科研合作机制,提升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的理论研究水平、产业应用能力和社会服务效能。
本文围绕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展开,介绍了其在建设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语言资源建设、信息化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和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国家对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重视,旨在全面推动语言文字工作的数字化、现代化进程。
原创文章,作者:Weav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8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