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国足近期表现、主帅伊万科维奇的执教情况展开,分析了国足在战术、阵容、球员实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国足的底线与上限,还对国足的未来策略以及联赛与国家队集训的安排进行了讨论。
北京时间3月31日,《足球报》记者陈永在其撰写的文章中,详细谈到了国家队的近期表现以及国足主帅伊万科维奇目前面临的状况。
据记者陈永报道,国足经历又一波三连败后,主帅伊万遭到了众多批评。不得不承认,在面对亚洲强队时,他所采用的单后腰战术暴露出诸多问题。由于整体实力与对手存在差距,并且缺乏合适的单后腰人选,这一战术可谓漏洞百出。外界普遍认为,如果伊万能够“顺势而为”,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战术,国足或许在对阵沙特和澳大利亚的比赛中还有微弱的机会拿到1分,但也仅仅如此,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难度极大。
目前,伊万能否带队参加6月的18强赛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执教国足的时间可能不会太长了。在提拔年轻球员方面,伊万做得可圈可点,为国足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在战术安排、阵容选择以及临场指挥等关键方面,他存在不少问题。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他确实不太适合担任国足主帅这一重要角色。只是,即便未来迎来新教练,就能成为拯救国足的“救世主”吗?这个问题目前还难以给出答案。
虽然现在考虑这个问题还为时尚早,但外界依然期盼国足能够尽可能发挥出最佳水平,换帅自然也成为了大家的一种期望。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对国足有一个更清晰、客观的定位。在最近的比赛中,国足以顽强的拼搏态度基本守住了底线,这是值得肯定和保持的。但受限于球员整体实力以及主帅的应对策略,国足偶尔能够触及上限,但却无法将其变为常态。所以,关于国足的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我们注定还会在纠结中度过一段时间。
在0比2不敌澳大利亚的比赛后,除了出现失误的王大雷在赛后引发了一些质疑外,其他国脚基本没有受到舆论的抨击。这是最近一两年来国足出现的最大变化,要知道在此前,国脚们往往会被骂得很惨。
国脚们能够靠着“拼搏”守住“底线”,这背后有多个层面的原因。其一,国足的管理逐渐步入正轨,各项制度和管理措施更加完善和规范;其二,历经扬科维奇的严格管理以及伊万对阵容的年轻化调整,国足正在逐渐去除一些不良因素,队伍的风气和精神面貌有了一定的改善;其三,在后金元足球时期,国足带来的附带经济效应开始显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励了球员们更加努力地比赛。
反过来,这种情况形成了一种良性效应。舆论对国脚们的“认可”,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卸下了沉重的心理包袱。这是国足目前的“底线”,但外界自然期待国足能够触摸到上限。就像去年10月及11月的18强赛,国足能够击败印尼和巴林,那时他们几乎接近了自身的上限。毕竟,印尼几乎是全归化阵容,而巴林的世界排名也在国足之上。
综合考量亚洲足球的发展态势、各国的归化情况以及国足目前的实际状况,国足在亚洲排名第15名左右或许更符合实际情况。基于这一判断,国足的底线和上限相对清晰。对阵亚洲排名第13到第20名左右的球队时,国足要全力争胜;对阵排名9到12名左右的球队,要争取保持不败;而对阵前8名的球队,则要争取打出好的表现,甚至拿到分数。
从理智的角度来看,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外界对国足仍需保持谨慎的态度。至少在未来五年内,国足的实力难以实现迅速提升。
在中澳之战期间,记者和足球圈的一位资深人士一直在探讨一个问题。在这位资深人士看来,国足这场比赛的首发阵容中,近半数球员不具备参加18强赛的能力。这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原因。
其一,部分球员无法适应比赛的强度和节奏。他们看似具备不错的基本技术能力,但在高强度和快节奏的比赛中,这些能力根本无法得到有效展现。其二,一些球员缺乏拿得出手的个人专项能力,哪怕是速度这一基本的能力也有所欠缺。这也是不到19岁的王钰栋能够充当奇兵的原因所在。其三,部分原本表现不错的队员受限于联赛出场次数等原因,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状态,比如张玉宁。实际上,如果把伤病员计算在内,国足目前只能拿出一个勉强说得过去的阵容。
国足面临的另一个现实问题是,短期内寄希望于年轻球员的爆发并不现实。05年龄段以前的队员,他们自身的上限已经比较明显,想要进一步提升的难度非常大。05年龄段的队员虽然出现了像王钰栋这样的优秀球员,但更多的队员实际上都没有太多的中超比赛经验。哪怕在中超第3轮,王钰栋、朱鹏宇和李新翔等三名05后球员取得进球,也无法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尤其是国足原本就比较薄弱的中场中路,05国青的两大主力陈泽仕和依木兰似乎短期内看不到能够在中超打上比赛的可能性。
曾经的95年龄段铁腰陈哲超、97年龄段新星严鼎皓,如今都已泯然众人。前者改打左后卫,后者出场也不稳定。至于99年龄段、01年龄段和03年龄段的球员,一直存在中场乏力的问题。否则,当年安东尼奥在执教03国青时也不至于采用“703”战术。其实,这些年来中超有一批身体条件出色的中前场球员开始改打后腰,如郑智、蒿俊闵,当然也包括王上源,黄政宇则是从中卫改打防守型后腰。但关键问题是,目前类似的球员数量已经不多了。
目前,在五外援背景下的中超,各队普遍配置了外援后腰,本土后腰也都是相对成熟的球员。中超有一批这样的球员,他们在和外援搭档时表现还算不错,但却无法独自承担起中场核心的重任。当前,国足在后防线层面有一些不错的人才储备,边前卫和边锋位置也有新人涌现,但中场中路和锋线位置则显得捉襟见肘。
未来,国足的发展策略其实比较明确。其一,要尽可能推动队伍的年轻化,即便这可能会导致实力在短期内进一步下滑。目前,国足的年轻化进程在伊万的推动下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其二,以后腰和锋线位置为主,保持有序的归化。但目前可供归化的目标有限,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未来如果还要增加外援名额,可以强制规定年龄限定为U23或以下。
本次的18强赛,另一个引发热议的话题是为何联赛又要为国足让路。
上一次联赛为国足让路,发生在去年9月的国际比赛日。当时,国足提前约两周进行了集训,但在18强赛第一场,国足客场状态全无,被日本队以7比0的大比分击败。随后在10月及11月的18强赛,集训时间只有一周,但在那两个国际比赛日,国足先是战胜了印尼,然后又击败了巴林。
不可否认,这一次国足进行长期集训,确实有一些客观方面的因素。一是亚冠精英联赛的比赛12日才结束,而中沙之战20日就要开打,且国足是长途跋涉客场作战,中间只有7天的间隔时间,确实不太容易安排一轮比赛。
长期集训就一定会影响比赛状态吗?恐怕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或许的确有球队在长期集训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都是一周左右的短期集训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球员的比赛状态能够保持一定的延续性。更重要的是,长期集训对球员心理层面产生的负面影响,恐怕比竞技状态方面的负面影响还要大。
但问题的关键是,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中国足球总是陷入长期集训的怪圈中。
通过中超赛程可以看出,国足的下一场18强赛是6月5日,但中超在5月17日就停赛了,其中20日到22日还要进行足协杯比赛。也就是说,为了6月的18强赛,国足又要进行两周左右的集训时间。但实际上,如果在5月27日到28日进行一轮联赛,或许更有利于球员保持比赛状态。
除非是换帅需要进行技战术磨合,否则,在正常的国际比赛日实在没有必要进行长期集训。更合理的方式是在国际比赛日前,适当放缓联赛的密度,以缓解球员的疲劳度,进而为国足比赛做好准备。
实际上,我们曾经讨论过在8月设置一个间歇期,以便联赛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足联以跨年联赛为基础制定的国际比赛日。在2025赛季,赛程设定时曾经考虑过这一方案,但受限于多重原因,包括联赛为国足让路、足协杯的赛程安排等等,最终未能实现。好在7月中上旬进行东亚杯,各队稍稍有了一些调整的空间。
未来,在7月底到8月中上旬也就是酷暑季节设置间歇期,以便球员更好地准备9到12月的四线作战(国字号、亚冠、联赛和足协杯),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全面分析了国足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包括主帅执教能力、球员实力、战术安排、集训方式等。指出国足在短期内实力难以大幅提升,需要明确底线与上限,采取年轻化和归化等策略。同时,对联赛与国家队集训的安排提出了合理建议,强调应避免长期集训的怪圈,为球员创造更好的比赛和调整环境。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8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