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2024年的年报情况,包括营收、利润、业务板块表现、技术创新、产业布局等方面,展现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同时也提及了行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公司的应对措施。
在3月29日,上海电气正式发布了2024年年报。这份年报宛如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展示了公司在过去一年里出色的经营成果。2024年全年,上海电气实现营业总收入高达1161.86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同比增长了1.21%,归母净利润达到7.52亿元。如此喜人的业绩增长,背后离不开公司在多个方面付出的不懈努力。
上海电气(601727.SH)在2024年的营收、订单获取以及毛利率等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现,就像一艘在商海中破浪前行的巨轮,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为能源装备和工业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再次聚焦其业绩增长的原因,在业务策略层面,上海电气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方向,把科技创新当作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积极推动“十四五”战略的落地实施。这种紧跟国家战略的发展模式,为公司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营收情况来看,上海电气成功扭转了此前连续三年下降的不利趋势,实现了首次增长,这标志着公司的业务发展步入了一个全新的上升通道。具体到各个业务板块,能源装备板块表现尤为突出,实现营业总收入617.58亿元,较上一年同期上升了5.3%。公司在年报中明确指出,这主要得益于国内煤电利好政策的推动,使得燃煤发电业务销售收入同比显著增加。工业装备板块实现营业总收入386.49亿元,集成服务板块实现营业总收入207.35亿元,各个板块都在稳定发展。
更值得关注的是,上海电气的三大业务板块毛利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年报披露,能源装备板块毛利率达到19.7%,较上一年同期上升了2.0个百分点;工业装备板块毛利率为16.7%,虽上升幅度较小,但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集成服务板块毛利率为13.7%,同样有所提升。毛利率的上升充分表明公司在成本控制、产品结构优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盈利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在技术创新领域,上海电气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2024年,公司的研发费用达到56.65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同比增长了5.51%。通过大量的投入,公司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重要的技术突破。例如,参与联合研制的国产首套百万级(1300MW级)核电发电机护环锻件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其制造水平达到了进口护环锻件的标准;电气风电完成了全球最大容量的构网型10MW级风机下线,展现了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
在产业布局方面,上海电气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主动布局新的赛道。在储能、氢能等新兴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比如,参建的湖北应城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成功实现并网,不仅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还入选了国家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为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开端。
当前,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以及我国“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能源装备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前我国将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较完善能源装备产业体系。在核电领域,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预计到2035年,我国核能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将达到10%。在风电、储能等新能源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步降低,市场规模也将持续扩大。
这种行业发展趋势在上海电气2024年新增订单的表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年报显示,在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新增订单1536亿元,而在2023年这一金额为1372.1亿元。其中,公司2024年新增订单中,能源装备订单金额为891亿元(其中:燃煤发电设备326.2亿元,核电设备78.9亿元,风电设备173.8亿元,储能设备119.2亿元),工业装备订单金额为422.9亿元,集成服务订单金额为222.1亿元。
然而,行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上海电气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挑战,比如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汇率的不稳定等风险。不过,公司表示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持续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本文详细介绍了上海电气2024年年报情况,其营收、利润增长,业务板块表现良好,毛利率上升,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成果显著,且新增订单增多,顺应了能源装备行业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汇率波动等挑战,公司将采取措施应对以提升竞争力。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8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