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四川天府新区麓山大道二段和韵南路口实施多车位串联掉头的交通组织模式展开,介绍了该路口原本的拥堵状况、新交通模式的实施情况及成效,还提及其他路口推广的类似交通组织方式以及交警部门后续的计划。
为了有效缓解道路交通拥堵,切实提升路口的通行效率,日前,四川天府新区麓山大道二段和韵南路口正式启动实施多车位串联掉头的交通组织模式。
据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七分局民警赵苏介绍,自从启动多车位串联掉头之后,该路口在高峰时段的排队车辆明显缩短了100余米。这一显著变化大幅提升了路口的通行效率,成功改善了该路口车辆排队过长导致的拥堵状况。
那么,为何该路口会有如此多的车辆排队掉头呢?记者经过详细查询发现,该路口绝大多数掉头车辆是来自成自泸高速万安收费站出口、利州大道与麓山大道二段交叉路口往龙泉方向行驶的车流。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由北向东的车流仅能通过成自泸高速西侧第一个信号灯路口,也就是麓山大道二段与和韵南路交叉路口掉头完成。这样一来,掉头车流与正常行驶车流之间的干扰十分明显。而且,经该路口左转驶入万安新城区的车流需求较大,进一步加剧了拥堵情况。
“以前走到这里排队的情况相当严重,有时候要等近10分钟。”市民全师傅向记者说道。他经常载着农药经过该路口,因为麓山大道二段上货运车辆较多,过去掉头时一旦遇到大货车掉头,路口的拥堵必然会加剧。
赵苏还介绍,在传统的掉头模式下,掉头车辆都在护栏端头或中心虚实线交界处等候掉头。这样一来,一辆掉头车辆就会造成左转车辆以及其余掉头车辆依次排队等候,进而引发车辆排队过长,通行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掉头难、掉头慢”的通行症结,交警部门在借鉴“5 + 1”城区“多车位联动掉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麓山大道二段与和韵南路交叉路口实施了“多车位串联掉头”交通组织模式。
“中间隔离栏后退50米后,考虑到路口大货车较多的客观因素,我们在掉头车道设置了4个长约15米的掉头车位,这样就能满足四辆车辆同时完成掉头行驶动作。”赵苏表示,这一措施有效提升了车辆掉头通过路口的效率,缓解了因掉头车辆排队导致的车辆排行过长的拥堵。
此外,四川天府新区天府大道南段与华府大道一段交叉路口、麓山大道一段蓝山美树交叉路口也推广实施了“多车位并联掉头”的交通组织方式。下一步,交警部门将继续深入探索各路口的具体情况,持续做好路口交通组织优化工作。
四川天府新区麓山大道二段和韵南路口实施多车位串联掉头交通组织模式的情况。该路口原本因车流复杂、客观条件限制等因素拥堵严重,传统掉头模式效率低下。新的交通组织模式有效提升了通行效率,缓解了拥堵。此外,其他路口也推广了类似方式,交警部门还将持续优化各路口交通组织。
原创文章,作者:Ambitiou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