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相关内容,重点阐述了方案中“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的重要性、具体举措,还对比了此次农民增收政策与以往的不同,深入解读了该方案如何通过提升居民收入来提振消费。
近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正式对外发布。该《方案》从八个方面提出了30项具体措施,旨在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方案涵盖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等七个专项行动以及一个完善支持政策。
在这7个“组合拳”中,“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被放在了首位。那么,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中,增收为何要“先行”呢?
01 以更厚实的消费能力,来激发消费意愿
此次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置于八大方面的首位。居民增收为何获得如此高度的重视?这一提法与此前有何不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邹蕴涵对此进行了解读。
邹蕴涵表示,对于居民而言,手中可用于消费的可支配资源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消费行为。就业是否稳定、钱包是否充实,是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以往很多促消费政策,可能更多聚焦于消费具体品类增长的难点堵点问题。而这次行动计划的突出亮点在于直面消费能力这一更深层次的问题,旨在以更厚实的消费能力来激发消费意愿。此次行动方案在打牢消费能力基础方面,既注重提高收入,又致力于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其中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被摆在了极为突出的位置。本次行动方案精准瞄准了消费不振的痛点,能够以更有力度、更加精准的举措提振消费能力,进而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02 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基本实现全覆盖
俗话说“有钱才能消费”,所以促进消费的第一步就是增收。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的具体举措共有四条,分别是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扎实解决拖欠账款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专家万喆指出,专项行动方案中提及的城乡居民,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无论是企事业单位的正式员工,还是通过其他方式就业的人员,都包含在内。通过促进一些重点行业就业支持、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举措来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对于打零工从事零散临时性工作的人员,方案将为他们提供信息技能培训,以增加收入来源。对于失业人员,主要强调做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再就业以实现收入增长。
04 与以往相比,此次农民增收政策有何不同?
提高农民收入是增收工作的重中之重。方案中提出,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还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等等。这些农民增收政策,与以往相比,有哪些不同呢?专家进行了解读。
万喆解读道,传统上,农民的收入来源一般有农业经营性收入,如种养殖,这是农民最传统的收入途径;工资性收入,即务工收入,像在乡镇企业、建筑工地等务工;政府给予农民的各种补贴,包括种粮植补、农资综合补贴、最低生活保障金;实际上还有财产性收入,主要包括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所获得的资金收入,以及农民自有房屋出租带来的收益。
此次方案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通过市场手段和制度创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的可持续性。更加突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比如特别提到要发挥大型农场、农民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带动普通农民增收,而且也更加关注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增加工资性收入。
本文介绍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强调“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的重要性,其旨在通过提升居民收入,尤其是促进城乡居民增收、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来提振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潜力。方案不仅关注消费具体品类问题,更直面消费能力这一深层次问题,采取的措施更加全面、精准且具有针对性。
原创文章,作者:Grayso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