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举行,通州区在大会相关论坛上展示视听资源与微短剧实践经验。同时介绍了我国网络视听行业的发展规模,以及通州区在网络视听产业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和成果,最后表达了对全国视听行业企业及从业者关注通州的期待。
3月27日,备受瞩目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于成都盛大开幕。本次大会以“极视听·强赋能”为鲜明主题,紧密聚焦“AIGC、微短剧 、青年成长、国际传播、产业赋能”这5个在当下网络视听行业中极具热度的领域,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的目光。
大会开幕当日,通州区在 “精品微短剧创作论坛”上精彩亮相。在这里,通州区面向来自全国的网络视听产业从业者,全方位展示了大运河北首所拥有的丰富视听资源,并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在微短剧领域的探索与实践经验。
大会期间发布了《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已高达10.91亿人,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1722万人,城镇网民使用率更是达到了99.1%。这充分表明,网络视听已经如同“数字空气”一般,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同一时期,我国网络视听行业从业企业总量达到了75.70万家,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一数据彰显了我国网络文艺创作正充满着蓬勃的活力。
在大会开幕当日举行的“精品微短剧创作论坛”上,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侯健美详细介绍了通州区在网络视听产业方面所取得的显著发展成效。
她介绍到,近一时期,通州区出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该细则围绕六个关键方面进行了配套支持,包括培育打造网络视听产业集群、推进视听园区发展、加强视听技术与场景创新、支持网络视听内容创作、推动直播电商发展以及优化网络视听配套服务。同时,通州区同步布局了紫光VID网络视听产业园,并成立了数听视界平台运营公司,为落地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全力推动网络视听产业加速成为副中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为了更好地支持影视创作,副中心建立了影视拍摄服务机制,并推出了影视拍摄服务手册。这本手册为影视创作团队提供了全面的拍摄地点参考。
自手册发布以来,已经有超过20个影视项目通过手册提供的信息在通州取景拍摄,其中不乏知名电影和电视剧剧组。这充分体现了通州区影视资源的吸引力。
在微短剧创作方面,副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拍摄资源优势,为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精品项目《舟楫千里号歌来》《祈安澜》等微短剧提供了优质的取景保障。
首部聚焦宋庄艺术创意小镇策划的微短剧《我在宋庄》,自上线以来,全平台累计播放量超2158万次。这部微短剧生动地展现了拥有7000多名艺术家的小镇所蕴含的巨大文化潜力。
此外,通州区还创新成立了微短剧产业联盟,并深度探索联盟实体化运作。该联盟整合了40余家成员单位的资源优势,为影视创作团队提供微短剧创作、拍摄场景等多方面的支持,鼓励更多微短剧项目落户运河北首。
未来,副中心在视听资源集聚、短剧摄制服务等方面将持续提速,努力打造微短剧产业的“副中心速度”。
在论坛上,副中心日新月异的面貌通过宣传片的形式,生动地展示在了全国网络视听产业从业者面前。
近年来,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一批地标性建筑在副中心拔地而起。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六环入地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也在梯次推进。这一系列的建设成果,正助力副中心高质量构建起城市的“四梁八柱”。
今年,副中心更立足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的“3 + 1”主导功能,启动了科创资源倍增工程、“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建设工程、“十百千”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愈发明显。
侯健美表示,真诚欢迎全国网络视听行业企业及从业者们关注通州,期待未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能够孕育出更多的精品微短剧,让大运河的千年文脉在光影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本文围绕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展开,介绍了我国网络视听行业的发展规模,重点阐述了通州区在网络视听产业尤其是微短剧领域的发展举措、成果以及未来规划。通州区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资源整合和创新举措,展现了在网络视听产业的强大实力和发展潜力,未来有望在该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推动大运河文化与现代视听产业的融合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Gaiet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