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全民阅读,助力从“全民”到“终身”,全民阅读“全”覆盖,共筑“书香中国”

本文围绕全民阅读展开,记者走访专家探讨全民阅读“全”的内涵、推进方式,关注阅读困难群体需求,还提及从全民阅读到终身阅读的转变,强调全民阅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阅读的意义非凡。它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启迪智慧的核心途径,更是传承文化、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面对当下的阅读现状,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准确审视自身的阅读需求,进而做出合理的阅读选择?在海量的图书资源面前,又怎样才能让这些资源有效地辐射到更多地区和不同群体呢?为了让书香飘满每一个角落,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门走访了多位致力于推进全民阅读的专家,他们一致认为,全民阅读应该“一个也不能少”。

全民阅读,“全”在哪

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指出:“全民阅读是提升公民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如今,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而要想有效开展全民阅读,关键在于加深对全民阅读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他从5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全民阅读的“全”字。

一是阅读主体的全面性。全民阅读的主体涵盖了各个年龄阶段、不同地域、各种职业的人群,甚至包括特殊群体。无论是年幼的孩童、年迈的老人,还是生活在城市或乡村的居民,亦或是不同职业背景的人士,都应该被纳入全民阅读的范畴。

二是阅读内容的全面性。阅读内容包含广泛的知识领域、丰富的主题和多元的观点。这意味着读者不仅可以阅读文学作品,还能涉及科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以满足不同的知识需求和兴趣爱好。

三是阅读形式的全面性。全民阅读要满足不同群体、不同时空和场景的需求。既可以是传统的纸质阅读,也可以是电子阅读;既可以在图书馆、书店等场所阅读,也可以在移动设备上随时随地阅读。

四是阅读制度的全面性。完善的政策法规是全民阅读的保障,它可以规范市场秩序,推动阅读研究的发展,鼓励阅读创新,并促进各方的合作。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为全民阅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是阅读机构的全面性。各类图书馆、书店、社区阅读中心等阅读机构,共同构成了全民阅读的支撑体系。它们不仅提供阅读场所和资源,还开展各种阅读活动,促进读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将这一观点融入全民阅读的语境中,我们不难发现,阅读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加速器,更是社会智慧与文明传承的桥梁。朱永新表示:“从整体而言,阅读效果的全民性,意味着它对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等都有积极影响。从个体而言,阅读效果的全民性,意味着大家通过阅读活动得到了知识的积累,进行了思维的训练、情感的陶冶、精神的成长。”

全民阅读被多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充分表明它日益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朱永新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全民阅读,怎么“全”

推进全民阅读的过程中,助力解决阅读困难群体的需求是一大难点。这块“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全民阅读的普及率,只有尽快补齐它,全民阅读才能真正实现“全”覆盖。

“以前,视障人士只能读市面上大约5%的书,现在随着无障碍阅读的推进,许多阅读的障碍得到了解决。”相关技术成果不仅让视障人士受益,更让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更多人群能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北京市残联兼职副理事长杨佳,作为哈佛大学第一位获得MPA学位的外国盲人学生,她就是无障碍阅读的受益者。

在推进全民阅读的进程中,杨佳敏锐地发现了一个问题:健康阅读环境的构建对于所有读者群体都至关重要。我国有1700万视障人士,他们主要依赖触觉与听觉来感知外界信息,而传统盲文纸张因工艺限制,容易吸附灰尘、细菌和病毒,给这一群体的健康带来了隐患。同样,学龄前儿童及老年人在阅读时也面临着相似的健康风险。

于是,在杨佳等专家的倡导下,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究的纳米抗菌纸技术获得了更多关注和推广。这种纸张既保留了盲文触感又具有抗菌功能,如今已广泛应用于盲文书籍、儿童读物和老年人大字本图书,有助于为这些群体创造安全卫生的阅读环境。同时,杨佳在2020年提交的《关于科技助力健康,推进长效抗菌功能性纸张在视障人士、学龄前儿童及老年人图书应用的提案》还获评为全国政协2020年度好提案和十三届全国政协优秀提案。

2022年5月5日,《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对我国生效。杨佳表示:“这不仅为阅读障碍者打开了新的阅读大门,也为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共同推动社会向着更加文明、包容、进步的方向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八届主席团主席程凯指出:“近年来,保障残疾人平等阅读权益、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共同行动。中国残联与相关部门不断扩大优质阅读资源供给,积极推进数字赋能无障碍阅读服务,努力消除残疾人信息获取和文化参与的障碍。”他还表示,未来希望共同营造无障碍阅读环境,加强文化设施的无障碍环境设计和环境改造,提升阅读的便利性和可及性;充分彰显版权的人权温度,持续优化无障碍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机制,构建更加完善的无障碍阅读版权服务体系;借助科技力量拓展阅读时空,加大对无障碍技术的研发投入,创新无障碍格式的呈现方式和传播模式,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和便捷的阅读体验;深化无障碍阅读志愿助残服务,在无障碍阅读的天地里播撒更多爱的种子,培植更多真善美,共同推动“书香中国”和“文化强国”建设。

除了关注阅读困难群体,推进全民阅读还离不开全社会阅读氛围的营造。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全民阅读推广、领读者大会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朱永新曾多次和大家一起分享阅读感悟,探讨阅读对人生、对社会的影响。他充满信心地说:“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书香中国’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从全民阅读到终身阅读

杨佳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15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19岁大学毕业留校任教,然而29岁时却不幸失明。在而立之年,人生陷入低谷的她,是阅读和书籍,让她看到了生命航行中的灯塔,给了她重新振作、拔节向上的力量。杨佳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哈佛的学习经历让自己深刻体会到了终身阅读的重要性。哈佛图书馆的借阅证对借阅本数没有限制,她可以借阅大量书籍,甚至常需要校车帮忙运回宿舍。她强调,这种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让她学到知识,更让她意识到,阅读是终身学习和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同时,如今是多元阅读工具的时代,杨佳觉得,像手机、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及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让阅读更加高效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也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面对技术变革,既要坚持传统,又要主动适应,在回顾历史中坚守信念,在展望未来中探索融合。他说:“尽管有人担忧AI等技术影响文学创作和阅读,但历史证明,文学总在适应变革中发展,文学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使其成为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朱永新满怀激情地说:“全民阅读之‘全’不是我们的浪漫梦想,而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平等追求,我们相信,我们阅读的每一本书都是一片美丽的羽毛,许多羽毛组成我们智慧的翅膀。我们在阅读中追光前行,共同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阅读帮助我们展翅飞翔。”

本文深入探讨了全民阅读的内涵、推进方式以及发展方向。强调全民阅读要实现“全”覆盖,关注阅读困难群体需求,营造全社会阅读氛围。同时,倡导从全民阅读走向终身阅读,借助多元阅读工具和技术,发挥阅读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原创文章,作者:Edwa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231.html

(0)
EdwardEdward
上一篇 2025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