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升级后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海试,即将投入多项科考任务的相关情况,包括其升级后的表现、未来的下潜计划、涉及的科考任务范围以及海试中的各项成果等。
近日有消息传来,中国对一艘经过升级改造的深海潜水器进行了海试,这一重要举措是为后续的海洋研究任务精心筹备。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3月26日的报道,此次参与海试的正是大名鼎鼎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具备超过7000米的下潜深度能力。在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升级之后,它近期顺利完成了为期大约一个月的试验任务。在这次试验中,“蛟龙”号在更高频次和强度的操作过程中,展现出了更为出色的性能。
相关报道指出,经过此次技术升级,“蛟龙”号将迅速投身到多项科考任务当中。预计在2025年,“蛟龙”号的下潜次数将超过80次,这有望开创其年度下潜数量的全新纪录。
这些即将开展的科考任务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其中涵盖了中国自然资源部在西太平洋、北极、印度洋开展的深海环境调查计划,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东北印度洋共享航次。
在刚刚结束的试验期间,“蛟龙”号潜水器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在10天的作业窗口期内,它总共实施了14个潜次,并且创纪录地完成了4次“一天两潜”。值得一提的是,在连续9个潜次中,潜水器里的科学家人数超过了专业潜航员,这使得它每次下潜都能够执行更多的科考任务,大大提高了科考效率。
本次试验还对潜水器的多项技术性能指标进行了3000米级海试,其中包括对锂电池组换装的测试。试验结果验证了关键部件国产化替代后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蛟龙”号的后续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专家表示,“蛟龙”号的升级改造“将为实施后续高强度运行提供坚强保障”。
“蛟龙”号自2009年投入使用以来,已经在海洋探索领域留下了辉煌的足迹。截至目前,它累计完成了300多次下潜任务,其调查范围广泛覆盖了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等海域。
2024年8月18日,“蛟龙号”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下潜出水。(新华社资料图片)
升级后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海试,其在试验中表现出色,展现出良好性能。未来“蛟龙”号将投入多项科考任务,预计2025年下潜次数创新高。此次升级还验证了关键部件国产化替代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后续运行提供保障。“蛟龙”号自投入使用以来已取得诸多成果,未来将在海洋研究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