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3月28号缅甸发生的地震,深入分析了地震对缅甸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造成的影响,探讨了缅甸未来局势的走向,并阐述了此次危机对中缅通道推进的影响以及中国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3月28号发生的这场地震,给缅甸带来的伤害或许远比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更为严重和复杂。
众所周知,当下缅甸的政局极为混乱。政府军实际能够有效控制的地盘,主要是以伊洛瓦底江流域为核心的缅族聚集平原地区,大约占据了一半的国土面积。而另一半的周边山区,则基本被各路民地武势力所盘踞。
当然,由于平原地区人口密集、物产丰富,经济价值相对更高,所以从总体态势来看,政府军还是占据着一定的优势。然而,缅甸多年来遭受经济制裁,这使得伊洛瓦底江流域的经济潜力未能得到有效的释放。而且,缅甸政局长期处于动荡状态,不仅民地武与政府之间存在矛盾,缅族内部,军政府和昂山素季的改革派之间的矛盾也十分尖锐。种种不利因素相互交织,导致缅族政府体系一直相对虚弱。自前年开始的新一轮混战,更是让军政府遭受了重创,其军力、财力被严重削弱,威望也跌至谷底。
在这样的艰难情况下,又遭遇了如此强烈的地震,无疑是雪上加霜,情况变得更加棘手了。
这次地震究竟会给缅甸政府带来多大的伤害呢?虽然具体详情目前还不太清楚,但从各方面的迹象来分析,情况不容乐观。
震中距离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大约15公里。曼德勒是缅甸中部最重要的经济、政治、商业与交通中心,拥有约170万人口。如果震源深度真如USGS所说为10km,那么基本可以确定这座城市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这种情况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很可能是缅军的崩盘。曼德勒是缅军在上缅甸前线的唯一支撑点、铁路枢纽和最后可运作的空军基地。如今,从仰光通往曼德勒的所有道路桥梁(也就是补给线)全部被毁,而且短时间内难以修复。缅军北线主力全部被困在了曼德勒,整个前线的补给彻底断绝(因为曼德勒交通枢纽陷入停摆)。缅军唯一占据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在灾后估计也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如果地震过后,得民心的城外的PDF昂山素季军发动攻势,缅军很可能只能坐以待毙。
这也就意味着军政府对上缅甸的控制将会崩溃。原本民地武和缅族政府体系就已经平分了江山;在缅族体系内部,上缅甸与下缅甸也分属不同的势力。如此一来,未来缅甸的局势将会更加复杂多变。
而这还只是相对较好的结果。因为这种三分天下的局面,是建立在秩序能够保持稳定的前提之下。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场大地震很有可能导致缅甸的社会秩序彻底崩溃。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次地震很有可能会彻底摧毁缅甸的经济基础。
我们先来看一下下面的这张图:
这张图大致能够反映出地震的影响范围。其中以曼德勒为核心的橙圈区域基本完全被毁,其他地区按照图示,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重创。而这些地区基本都是缅甸的核心腹地,也是缅族的主要聚集区。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缅甸,尤其是支撑缅族政权体系的本部核心经济区,全部遭到了大地震的精准打击。
本部核心区被毁,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对于缅甸这样极端贫穷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很明显,本身就虚弱的军政府根本没有能力进行救灾工作。即便有一定的能力,在基础设施遭受如此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也会显得有心无力。至于灾后重建,那就更不现实了,这笔巨额的费用,就算把军政府卖了也拿不出来。
既然无法进行救灾和重建工作,那么后续的社会秩序必然会崩溃。再结合缅甸原本就混乱的政治军事形势,缅甸陷入天下大乱的局面已经不可避免。
有人会问,如果昂山派卷土重来呢?毕竟前面提到,曼德勒崩溃后,城外的昂山军很有可能对城内的缅军进行围剿,进而趁机控制上缅甸。昂山派比军政府更得民心,它能不能稳住局面呢?
答案是否定的,甚至情况可能会更糟糕。毕竟谁进入曼德勒,谁就得负责救灾善后工作。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连军政府都无法搞定这种级别的善后工作,更何况没有足够资源的昂山在野派呢?至于民地武,虽然他们与昂山系的关系要好于与军政府的关系,但本质上民地武和缅族势力是对立的。所以,哪怕之前因为军政府的原因,民地武与昂山军有过一些合作,一旦昂山军势力做大,这种合作也会中止,最多也就是保持友好互不侵犯的状态。
这就意味着,昂山系就算趁乱进入曼德勒、控制了上缅甸,甚至侥幸因为交通断绝、军政府有心无力而躲过了来自下缅甸的反击,它也会因为缺乏维稳资源而无法重建秩序。
甚至,我认为昂山军有可能会改变策略,暂时放弃进攻。毕竟一旦它取代了军政府在当地的地位,就要承担起救灾重建的义务。而昂山系明显没有这个能力,连赈济灾民的能力都欠缺。既然如此,不如暂时躲避一下,把这个烫手山芋继续扔给军政府,这样至少不用承担自己无法承受的责任。
而下缅甸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虽然它们的损失相对上缅甸来说没有那么严重,但这也只是相对而言。灾后的赈济以及重建工作,对于军政府来说依然是难以承受的重担。最重要的是,前面已经提到,上缅甸的秩序崩溃已成定局。这些得不到赈济的灾民,强者可能会化身匪寇,烧杀抢掠,争夺有限的残余资源;弱者则会沦为流民,离乡逃亡。
那么,这些流民会往哪里逃呢?一部分可能会进入民地武控制的山区,但数量肯定不会太多。毕竟地震后道路堵塞,而且山区的资源承载力有限,无法养活太多的人。最关键的是,伊洛瓦底江流域的平原大多是缅族人,与山区民族地区的人并非同一族群。所以,大部分人肯定会往南,也就是往基础条件更好、受灾程度更轻、同样也是缅族大本营的下缅甸地区流亡。
这就带来了新的麻烦。不管到时候是军政府继续掌权,还是在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重新请昂山出山,下缅甸自身的灾后重建工作就已经力不从心了。到时候再面对大量的北方流民,安置还是不安置成了一个难题。如果安置,这些人的吃饭、穿衣、住房、工作等问题根本无法解决;如果不安置,这些人都是本国国民,而且大多还是缅族,不安置显然也不行。而且,如果不安置,这些流民就会变成流寇,进而把下缅甸的秩序也搅乱。
而上缅甸那边,秩序彻底瓦解后,接下来很可能会出现大批人员死亡的情况。地震会导致一批人死亡,灾后赈济不利会导致一批人死亡,匪寇并起引发的乱战又会导致一批人死亡,再加上流亡跑走的一批人。等这几批人都没了,缅族估计也就所剩无几了。
但事情还没有结束,毕竟周边还有民地武势力。民地武盘踞的山区,离曼德勒震中还有一定的距离,相对来说受冲击没有那么明显。而且民地区域本来发展就相对落后,对现代工业文明、现代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没有缅族聚居区那么高。这种落后反而使得他们受到的直接损失相对较小。如果中央政府在上缅甸的秩序彻底崩溃,那么民地武不管是出于扩大地盘的考虑,还是为了争抢资源弥补自家受灾损失的目的,都有可能杀入上缅甸平原地区。
上缅甸的缅族在经历了一系列天灾人祸后元气大伤,陷入了混乱状态;下缅甸的力量也因为自身受灾、流民涌入以及基础设施被毁而无力北上。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上缅甸就会彻底沦为各路军阀厮杀的战场。
运气好的话,缅族中央政府经过一番休整,重新北上,或许能够恢复对上缅甸平原地区的控制。但上缅甸经过这场大乱,经济基础基本被彻底摧毁,缅甸政府即便恢复了控制,也只是得到了一个空壳。这个空壳的重建恢复工作,在没有强势外力帮助的情况下,少说也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在此期间,缅甸政府对上缅甸山区的民地武肯定是无可奈何的。
而如果运气不好,那么上下缅甸可能会一起崩溃,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
那么,缅甸的这场危机,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首先,之前中缅通道因为各种因素迟迟无法有效推进,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减少了许多损失。否则,在这场大地震以及接下来大概率会出现的混乱局势中,中国的投资必然会受到损失。
不过,这也意味着中缅通道的推进要进一步延期。不仅现有的基础设施基本上都被毁坏了,如果接下来缅甸真的陷入大乱,那就不仅仅是缅甸政府对中国是否有戒心的问题了,而是连基本的社会秩序都不复存在。没有了秩序,通道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中国方面应该会采取行动。这不仅是为了帮助缅甸恢复秩序,也是为了防范美国、印度等国家趁虚而入。如果让他们建立起亲附秩序,那对我们来说将会是更大的麻烦。
只不过,在采取行动时需要谨慎。毕竟现在地震刚刚发生,后续的形势会如何发展还不明朗。中国当然希望缅甸能够恢复秩序,但如果接下来缅甸真的天下大乱,政府崩溃,那么中国即便想帮忙也会无能为力。
所以,在前期,中国应该还是以物资援助为主,帮助缅甸进行灾后救援以及赈济工作。在帮助的同时,密切观察情况:
如果局面能够稳住,那么就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帮助缅甸进行重建工作,并在这个过程中附加一些条件。以前的缅甸政府对中国心怀戒备,但在现在这种形势下,恐怕想戒也没有资本了。
如果局面稳不住,那就只能等他们先打一段时间再说了。等在尸山血海中杀出一个王者,大乱有了终结的迹象,然后再出手相邀。
总而言之,福祸相依。经此一乱,缅甸元气大伤。以前军政府等对中缅通道还心存戒备,但接下来,只要缅甸的社会秩序还在,任何一个政府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土,都别无选择,只能以配合中国南向通道建设为条件,换取经济重建的支持。毕竟,这是缅甸唯一的战略价值,而这个战略价值,只有中国才会买单。
但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秩序。缅甸接下来能否稳住秩序,将直接决定中缅通道的推进进度,决定缅甸能否获得中国的重建支持,也决定着缅甸这个国家自身的前途和命运。
本文围绕3月28日缅甸地震展开,详细分析了地震对缅甸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影响,指出缅甸可能陷入秩序崩溃、军阀混战的局面。同时探讨了此危机对中缅通道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策略,强调缅甸能否稳住秩序是决定中缅合作及自身命运的关键因素。
原创文章,作者:Julian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