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2025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中备受瞩目的《超链密码花园》展开,介绍了花园的创作背景、设计理念、色彩规划、文化内涵等方面,还探讨了花园大赛对市民和城市的影响。
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刚刚拉开帷幕,便迅速成为这个春天当之无愧的流量担当,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在花园大赛的“大师园”区域,一座名为《超链密码花园》的主题花园脱颖而出,成为市民们争相前往打卡的热门景点。
这座别具一格的花园作品是由广东风景园林设计大师林俊英精心创作的。他以“连”作为精神密码,巧妙地运用三级空间叙事、活化非遗工艺以及重构工业产品等元素,为深圳公园百年建设史写下了立体而独特的注脚。
林俊英在谈到花园的设计时表示,花园在色彩规划上别具匠心,以黄绿为底色,同时巧妙运用橙蓝碰撞的色彩组合。花园入口处,橙蓝对比色的强烈碰撞,营造出一种热烈甚至有些“炸裂”的氛围;花园中部,黄蓝搭配展现出温馨、和煦的感觉;而花园后部则采用清新的浅黄白绿搭配,表达出质朴、清新的自然与野趣。“我们结合花园大赛的主题花百合、花毛茛,以及深圳市花簕杜鹃、棕榈科植物、乡土植物与沙生植物进行有机组合与搭配,形成了‘南亚热带植物景观 + 现代园林美学’的深圳植物绿化样式。”
作为深圳本土设计师,林俊英一直积极参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他也一直在思考:究竟怎样的精神能够代表深圳城市生态建设的成就?正值深圳公园建设百年,山海连城行动持续推进,以及全域骑行道网络体系建设正在进行,花园的灵感便油然而生。他提炼出“连”之密码——“链”——“超链”——“氤氲百年,万象千园,超链时代”,旨在链接生产、生活、生态,串链生趣。
南都记者问道:“您如何将深圳从1925年中山公园到‘千园之城’的百年故事,编织成一座可穿越的生态史诗?”
林俊英回答道:“整个园子以‘无限循环’为核心理念,采用融合编织的线性语言,从空中的竹编非遗工艺到地面的‘超链步道’,形成了统一的空间叙事与意象构思。我们在文化上植入深圳公园百年故事,例如,1925年,第一个公园中山公园建成开放;2019年,深圳成为‘千园之城’,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花展开幕;2035年,深圳计划建成1500个以上公园,打造世界级公园城市等,将这些设计要素烙印放在步道上,使花园更具文化内涵。”
南都记者又问:“入口处的电线雕塑有何寓意?”
林俊英解释说:“那是用废弃电线制作的装置,象征着科技与生命的相互交融。电线呈螺旋状向上攀升,末端的光碟随风摇曳,恰似蝴蝶飞舞,这一灵动的画面,正是深圳科技创新精神的生动映照。”
南都记者接着问道:“您觉得花园大赛对于普通市民以及深圳城市而言,有何影响?”
林俊英表示:“花园大赛不仅是一场展示活动,更希望引发市民对花园生活的思考。比如阳台花园的搭配、植物养护的治愈过程,都是城市人与自然对话的缩影。花园大赛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设计师,他们带来了多元文化碰撞,比如新加坡的生物链理念、南非的野草美学等。这不仅拓宽了市民的文化视野,也让我们城市的从业人员学习到新的工艺与设计语言。在苗木选育、工艺精度等环节实现‘工笔画式’精细化提升,也推动了这座创意之城的沟通与交流。”
本文介绍了2025粤港澳大湾区花园大赛中《超链密码花园》的相关情况,包括其设计特色、创作灵感来源,以及融入的深圳公园百年故事等。同时探讨了花园大赛对市民和城市的积极影响,体现了花园在文化、生态和创意等多方面的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Rober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7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