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失智老人养老:从“一床难求”到专业普惠 破解失智老人照护床位难题,路在何方?

本文聚焦失智老人照护床位“一床难求”的现状,深入剖析其背后缺乏标准、机构成本高、照护难度大等原因,并介绍了各地为解决这一难题所采取的相关举措及建议。

当下,失智老人照护床位紧俏的情况愈发凸显。

广东广州市老人院副院长朱国栋透露:“目前轮候平台上还有1000多人在排队,其中将近一半是失智老人,我们院镇龙院区和上水院区的中度失智老人照护床位都住满了。”家属们常常焦急地询问:“这个月老人能不能住进来?”

无独有偶,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卫生院院长谢维也表示:“我们卫生院的医养结合中心收治了24位老人,目前已全部住满,其中失能失智老人占一半以上,还有不少人在排队申请。”

失智老人,是指不同程度患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他们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语言表达困难、判断力下降、情绪波动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症患病率明显增加。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牵头编撰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显示,目前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超过1600万。

目前在我国养老机构中,失智老人床位供应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广州市今年年底前计划建成4000张认知症照护床位,去年底已完成建设3081张,现在仍有900多张的缺口。重庆多家养老机构负责人也纷纷表示,院内针对失智老人的照护床位“非常紧张”,“老人排队等候时间较长”。

失智老人护理为何会“一床难求”?如何让失智老人尽快获得一张专业、普惠的照护床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深入调查。

缺乏标准、机构成本高、照护难度大

在实地采访中记者发现,失智老人护理“一床难求”,主要与缺乏照护标准、养老机构建设运营成本较高、失智老人照护难度较大等因素密切相关。

先看照护标准。

广州市老人院副院长朱国栋指出:“认知症老人照护是养老服务中的重点和难点。与普通老人照护相比,认知症老人照护更加复杂、要求更高。我国目前在认知症老人照护方面缺乏相关的标准和指引,不少养老机构只能按照自己的理念开展照护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机构参与认知症老人照护服务的积极性。”

在广州市老人院上水院区慈慧楼,记者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失智老人在社工或者护理员的照护下吃早餐。之后,护理员陪伴老人们做益智游戏和小手工,行动不便的老人则坐在轮椅上,在一旁跟做手操、肩部操。

朱国栋介绍:“接下来院里会安排社交活动,比如体感游戏或者怀旧聊天,如果老人有医疗需求,就做康复和理疗,下午一般安排讲故事等舒缓的文娱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非药物疗法,尽可能保持老人大脑的认知功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记忆力、理解能力下降,养老机构需要通过认知训练、感官疗法、运动疗法等帮助老人训练,减轻他们的认知功能退化。对于能自主行动的失智老人,养老机构要通过颜色区分来引导他们识别生活空间,同时加强机构管理,防止走失等意外发生。

朱国栋强调:“从设施设备到医疗护理、康复训练,失智老人照护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内容和流程,需要更好实现标准化、科学化,让机构有章可循,进入这个领域的门槛也就会降低。”

再看养老机构成本。

广州市天河区老人院院长石晶表示:“我们是公建民营养老院,设有专门的认知症照护专区,以及供认知症患者疗养的花园,总体建设成本比较高。据我们了解,广州市养老机构一张认知症照护床位的建设成本在15万元到20万元之间。”

除了建设成本较高,认知症照护床位运营成本也不容小觑。石晶介绍,失智老人的餐费和营养费比普通老人更高,院方花在老人康复训练、聘请护理人员上的钱也更多。“装修适合失智老人生活的空间,引入帮助他们康复训练的设备都需要费用。认知症老人往往有周边症状,比如夜间游走、生活作息昼夜颠倒等,因此我们机构夜间也需要投入更多护理人员进行照护,人力成本更高。”

重庆市北碚区蔡家岗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由民企运营,该机构负责人王燕梅说,照护失智老人需要更高的护工配比。“以我们机构为例,普通老人护工配比为1:10,即1名护工照顾10名老人,失智老人护工配比则为1:3,1名护工只能照顾3名老人,这带来了更高的人力成本投入。”

广州市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王立军指出:“失智老人的照护难度大、成本高,一些条件不足的中小养老机构只能将普通老人与失智老人混住,这会带来一系列管理问题,普通老人的家属也大多反对,所以部分机构不愿意接收失智老人入院。”

一名重庆养老机构的从业者表示,在是否接收失智老人入院的问题上,该机构面临一定的困境。如果接受失智老人入院,机构就需要建设认知症照护专区,由于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相应地也要向家属收取更高的费用,否则无法保证服务质量。如果降低费用,就只能亏损运营或是降低服务标准,不利于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三看照护难度。

失智老人照护难度较大,也让一些养老机构望而却步。

从护理专业毕业后,杨杰在蔡家岗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了5年。他说:“我的同学毕业后还是更倾向于去医院工作。照顾老人很辛苦,有的老人性格就像小孩一样,又比小孩力气大,有的失智老人控制不住自己,你给他喂饭,他会突然吐出来,年轻人不太愿意干这个活。”

重庆市重能春常在后峰湖康养中心开辟了专门的楼层照护失智老人,护工唐阿姨说:“有的失智老人有狂躁行为,半夜三更都要往外面跑,照顾他们太操心了。相比照顾3名失智老人,我更愿意照顾10名普通老人,工作还更轻松些。”

杨杰还提到:“有的失智老人身体不舒服,会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表达出来,护理人员必须对老人的一举一动非常熟悉,才能明白老人行为背后的意义,这给照护又增加了难度。”

照护失智老人,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朱国栋说,失智老人需要的是多学科团队的专业照护服务,包括医生、护理人员、康复师、营养师等,一般机构不具备这个条件。

石晶坦言:“照护失智老人对于护工的护理水平要求比较高,也要求护理人员更有耐心和责任心,我们经常要给照护人员做心理疏导,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但人员流失还是比较严重。”

加大长护险支持 完善居家照护服务

近年来,各地方各相关部门都在持续关注认知症老人的照护难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已出台《养老机构 认知障碍友好环境设置导则》,提出了居住、卫浴、交通、餐饮和活动等空间的设置指导。同时,正在积极推进制定《养老机构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指南》等国家标准,明确对养老机构认知症老人照顾的设施设备要求、人员要求、服务内容及要求等,目前该标准已完成起草工作。

多地出台政策帮助养老机构解决资金问题。例如,广州对提供认知症照护等养老服务的民办养老机构,给予场地优惠、税收优惠以及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大力支持认知症照护床位建设。

重庆市北碚区民政局副局长高兴仁建议:“加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向认知症老人倾斜力度。重庆重度失智老人目前能领到60元每天的长护险补贴,降低了失智老人家庭的经济负担。”

长期关注认知症老人照护问题的广州市人大代表马粤君建议:“要尽快构建失智老人照护人员培训体系,为照护者开展相关培训,有条件的照护人员应接受相关职业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

在现有条件下,家属是失智老人护理的重要力量。马粤君说,有关方面要积极为家属提供支持和帮助,向他们宣传认知症相关知识,组织照护经验分享,排解他们的压力、提供“喘息”服务。

广州市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王立军建议:“要做好社区照护环境建设和家庭照护者培育,未来轻度失智老人可以在社区和家庭中享受居家照护服务,养老机构提供居家、社区和日托照护服务的专业支持。”

本文围绕失智老人照护床位“一床难求”的现象展开,深入分析了缺乏照护标准、养老机构成本高、照护难度大等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同时介绍了国家及地方在标准制定、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举措和建议,旨在推动失智老人照护难题的解决,让失智老人能获得更好的照护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Delil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6621.html

(0)
DelilahDelilah
上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