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天文观测信号相关地方标准《暗夜社区天文观测信号制作和发布规范》在深圳发布并即将实施的消息,介绍了该标准的编制情况、实施意义,还提及深圳此前的天文观测信号服务成效以及新推出的东部滨海地区天文观测信号服务。
近日,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深圳发生,全国首个天文观测信号相关地方标准——《暗夜社区天文观测信号制作和发布规范》(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发布,并将于4月1日起实施。
此《标准》由深圳市气象局提出并归口管理,编制过程可谓汇聚多方力量。它是由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深圳市天文台)联合深圳市市容景观事务中心、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深圳市大鹏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共同组织编制而成。这一标准的出台意义非凡,它填补了暗夜天文观星方面行业和地方标准的空白。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我国第二个暗夜社区相关的地方标准。早在2023年,由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牵头编制的我国第一个暗夜社区相关地方标准《暗夜社区光环境规范》就已发布并实施。
《标准》的实施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它将为天文观测信号的制作和发布提供科学且系统的指引,让市民和天文爱好者能够接收到精准的天文观测预报。对于暗夜社区的经营者来说,《标准》为他们提供了天文观测产品的指引,同时还能规范暗夜社区照明的联动管理,从而更有效地建设暗夜社区,推动天文文旅经济的蓬勃发展。
时间回溯到2023年4月,深圳西涌成为国内首个、亚洲第二个“国际暗夜社区”。与此同时,深圳市气象局同步推出了“西涌国际暗夜社区天文观测信号”服务。截至目前,该服务已发布60多期,信号准确率高达89%。如此精准的天文观测信号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众多市民和天文爱好者纷纷前往西涌观星。据统计,西涌年均吸引超60万游客前来观星,这一数据十分可观。借助天文观测信号服务,西涌国际暗夜社区成功整合山、海、天文等自然资源,打造出一个集暗夜保护、暗夜生态研究、星空观测摄影、度假旅游、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城市级夜间活动品牌。旅游服务时段也从原来的5 – 10月延伸到了全年。2024年,西涌暗夜社区以暗夜和天文相关的营收超过6000万元,为当地解决了超过100人的就业问题。自创建以来,暗夜天文相关的游客数量同比增长500%以上,这一数据充分显示出天文观测对当地文旅产业的巨大推动作用,重塑了文旅产业资源格局,切实带动了消费产业的兴旺。
《暗夜社区天文观测信号制作和发布规范》明确规定了天文观测指数的计算方式,以及天文观测信号发布的内容等,为暗夜社区天文观测信号的制作和发布提供了标准流程。在信号发布期间,暗夜社区内的各类照明会进行联动控制,以达到适合天文观测的条件。天文观测信号包含天文观测指数、天象信息、照明联动等内容,按照规定流程制作完成后,会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种渠道进行发布,方便市民和天文爱好者获取。
“西涌国际暗夜社区天文观测信号”服务推出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满足了公众对天文观测的需求,还带动了当地星空文旅产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活力。为了进一步满足市民对滨海天文气象观测的需求,在今年3月23日第65个世界气象日期间,深圳市气象局推出了“东部滨海地区天文观测信号服务”。作为2025年的八项气象新服务新产品之一,该服务涵盖了天文观测信号、当地天光信息、萤火虫和荧光海观测信息以及与天象密切相关的风、云、能见度、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信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市民和天文爱好者提供更全面、更贴心的服务。
本文介绍了深圳发布的全国首个天文观测信号地方标准《暗夜社区天文观测信号制作和发布规范》,阐述了其编制情况、实施意义,还回顾了深圳此前天文观测信号服务的成效以及新推出的东部滨海地区天文观测信号服务。该标准的实施将为天文观测和天文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有望进一步推动深圳在天文领域和文旅经济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原创文章,作者:Edwa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6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