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曝光一次性内裤与卫生巾乱象,行业质量问题引关注,从一次性内裤到卫生巾,3·15晚会揪出行业质量“毒瘤”

本文聚焦3·15晚会曝光的行业乱象,涵盖一次性内裤不灭菌、卫生巾残次品翻新等问题,涉及浪莎、自由点、全棉时代等多个品牌,同时剖析了高毛利的卫生巾行业频发质量问题的原因。

在3月15日的央视3·15晚会上,一次性内裤不灭菌的乱象被曝光。健芝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透露,公司提供“代加工”服务,曾生产过“初医生”一次性内衣、“贝姿妍”一次性内裤和“浪莎”一次性内裤。为了控制成本,部分产品竟然不进行杀菌消毒。

就在3月15日晚间,浪莎股份发布公告称,收到了上交所的监管工作函。上交所表示,有媒体报道浪莎股份一次性内裤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该事项受到市场高度关注。上交所要求浪莎股份核实有关情况,充分说明是否存在媒体报道所述情况,以及相关事实是否涉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3·15晚会曝光一次性内裤与卫生巾乱象,行业质量问题引关注,从一次性内裤到卫生巾,3·15晚会揪出行业质量“毒瘤”

稳健医疗公告

涉事企业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主要通过购买纸尿裤和卫生巾生产厂家的生产线上的残次品、下脚料等生产垃圾,进行二次翻新后售卖以获取利益。在相关新闻报道中,自由点、全棉时代的卫生巾出现在这些生产垃圾里。此外,梁山希希还会将无法翻新的残次卫生巾加工成回收原材料,以纸浆的形式进行二次销售。

仅从已曝光的新闻内容来看,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梁山希希与相关上市公司存在合作,更大的可能性是相关厂商对残次品管理不严。3月15日晚间,自由点和全棉时代两个品牌均发布官方回应,强调与梁山希希无合作关系,且公司自身生产的卫生巾等产品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自由点还表示将彻查残次料违法回收行为。

涉事品牌自由点和好之是A股上市公司百亚股份旗下品牌。该公司主要从事一次性个人卫生用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涵盖卫生巾、婴儿纸尿裤、成人失禁用品等领域。

高毛利的卫生巾行业乱象频发

事实上,这并非卫生巾行业第一次出现问题。早在2024年11月,与“卫生巾”相关的话题就持续引发热议。当时,有网民发文称,经测试发现高洁丝、七度空间、乐而雅、倍舒特、苏菲、ABC、爱璐茜、护舒宝、洁婷等多款卫生巾实际长度与标示长度不一,存在偷工减料问题。不少网民还发布了测量图片,表明该问题具有普遍性。

针对这一情况,多家涉事品牌客服回应称“产品符合国标规定的偏差标准值”。然而,不少网民质疑“为什么偏差值都是偏短的,却没有偏长的”,认为生产厂家侵犯了消费者对商品信息的知情权。当时,涉事品牌ABC创始人公开道歉,并承诺:“12月份就会有部分产品实现国标零负差,2025年3月全线产品实现国标零负差,有差的也是正差。也恳请大家给我们一些时间来做调整。”

公开资料显示,卫生巾行业平均毛利率达45%,但净利率不足10%,国内卫生巾市场规模超千亿元。然而,在高毛利、重营销的背后,企业的净利却并不理想,这直接导致了产品创新长期停滞不前。

根据Euromonitor数据,从2009年至2023年,卫生巾平均价格从0.49元/片增长到0.9元/片,以4.79%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上涨。2024年上半年,百亚股份销售费用投入5.41亿元,其中营销类推广费用投入3.68亿元,同比增长283.1%。

有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日化行业中女性用品虽然是暴利行业,产品还在逐年涨价,但是近些年,相关品牌支付了高昂的营销费用,在高昂的营销投入下容易陷入“重流量、轻质量”的怪圈。企业为了维持利润,就开始不惜压缩成本,最终导致产品质量问题而暴雷。

本文通过3·15晚会曝光的一次性内裤和卫生巾行业乱象,揭示了相关企业存在的质量问题,如一次性内裤不灭菌、卫生巾残次品翻新等。同时指出高毛利的卫生巾行业因重营销、轻质量、压缩成本等问题,频发产品质量问题,呼吁企业重视产品质量和创新,保障消费者权益。

原创文章,作者:Neri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anghehb.com/614.html

(0)
NeritaNerita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